这是一个无名者“消失”和“进入”的始末。
2069年,“我”在英国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的夏天,无意中发现了中国青年L的手记。“我”把这份手记作为史料,后来又把它作为谜题,企图勾勒出L的一生。小说以现在(2069年-2075年)和过去(2014年-2015年)两条并行的时间 线交织叙事,融合口述、访谈、自白、新闻报道、时事评论等多种形式,在虚构的历史维度上,通过L及他的各位同学在时代转折点上的个人行动与其境遇,展现了21世纪世界青年一代的境况,及个体与现实、历史的对峙与妥协,书写了在混乱时代缝隙中的“水下之人”。
—
★ 我们若有所失,我们无所依凭。“我们的生命,作为幸存者,不断地被审视。”
★ 一个极具开放性和私人性的独特文本。一部寻找和记忆之书。一曲关于友谊、青春、成长和理想的挽歌。一部献给世界青年的未来之书。融合侦探解谜、政治理念、科幻元素、历史解读于一体,展现了作者跨越东西方的广阔视野、渊博的学识和极强的文体驾驭才能。
★ 如果不再讲述,我们人人都是“水下之人”。
那些消失的、被遗忘的、淹没的、漂泊的人,经过讲述,再次被发现。一切的未尽之处,构成了我们存在的证明。
★ 在虚构与非虚构之间,完成对不可纪念之物的纪念。
失踪者的生命遗痕与幸存者迥异的命运彼此交错,再也没有一块安全之筏,能让我们抵达彼岸。
★ 口述、访谈、新闻报道、独白、时事评论、诗歌……多重语体结构并置,复调回声建构起互文的桥梁,以文学书写最大程度迫近混乱时代缝隙中的“水下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