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旅》简介:
一本关于当下中国的精神困惑、羞耻感和美的小说。
.
现在不再有“人”,只剩下了职业。(荷尔德林)
这是两百年前荷尔德林对德国的警示。今天,网络的全面普及已经深刻影响了我们的时代,它与商业紧密融合,借助“方便人类生活”的神力,使得它的扩张润物无声,然而甘之如饴接受这一全新生活工具影响的中国人,是一个在美和文化的传承上都有所断裂的族群,同时又是一个被商业刺激得无止境地追求生存欲念、以及延续深化中国人特有的“人情世故”禀性的族群,几相结合,当代中国人的生存处境呈现出全新而广泛的困惑。
《逆旅》即是作家陈卫面对这一时代背景的产物。全书开启了三段旅程,每一段旅程,都有着与它的本质——孤独——截然相反的热闹表象。组成这三段旅程的三篇小说,像一个长篇中三个音强递增的乐章。
在新的时代困惑下,作者暂时卸下思绪的远方,而以自身的腿足走进实地的远方,抛弃概念化的“底层”和“区域”意识,走进当代生活的涓涓细流。以非凡的细腻,刻画商业和人情社会的众生群像,关注着当今中国的精神特质和精神困惑,以唤起人们对当代中国“对美的缺失”和商业驱使下的麻木平庸的警醒,激起读者反思:人是否连慰藉孤独的机会都被喧嚣的时代剥夺了?人是否还能感受到孤独中那份高贵的甘美?
《逆旅》深入这个时代中令人习焉不察的角落,但它不是一部批判社会的小说,而是一本关于人和生活之“美”的小说,作者在书中已然揭示出“美”的起源,它来自于人的羞耻感。美,唤起人们从当下的卑琐中解脱出来的渴望,同时使人思考,什么才是与人的高贵性相匹配的生活和文化。
.
★陈卫早年有一句格言:“现实大于想象。”当新的时代特征大量涌进我们日常生活的今天,现实不仅大于想象,现实还影响着想象,因此,我们与思维、幻想、审美、情感有关的部分,无一不与新的现实息息相关。《逆旅》刻画的就是我们此时此刻身处的世界。
★陈卫抛弃概念化的“底层”和“区域”意识,也不以“人类学”“社会性”去套用我们的文化,他走进当代生活的涓涓细流,深入这个时代中安静而陌异的角落,仿佛一道目光,探进了包裹着我们的晦暗,而在此之前,我们习焉不察。《逆旅》唤起人对生活的美的质感的渴望。
★《逆旅》所体现出来的现实、具体、平缓、温润,进一步让人去品位写作所体现出来的耐心,这份耐心自有其魅力,既值得回味,又促生新的期待。
★从陈卫以往那些最暴戾的小说,可以看出陈卫实际是一个善于伪装的小说家,在某些也许需要喘息休整的时刻,他会时不时地偏离自己的目标和本心,心甘情愿地流连民间。就像他的本质是尼采式的人物,但他时不时地要抵达温润。这其中的合理性除非尼采本身就是温润。
★既不滑入熟悉的已知的文本形象,也不滑入过分乖张的个人心性。即便描摹着最为具体的现实,也因温润的神圣使它们散发多义的光晕。这种神圣的本质是打开读者思维空间的魅力,是尽可能地把思考的能力交给读者。
★被中国当代文学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列为文学研究课题。
《逆旅》摘录:
如今这世道,任何事都是正常的,无需惊惧,我们所要习得的是及时脱身逃离的本领。
《逆旅》目录:
乘愿/001
逆旅/063
外国/099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