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独特的武侠小说创作群体——
石玉昆·文康·赵焕亭·王度庐·老舍
——在多重理论视野的观照下——
启蒙叙事·通俗文学·民族文学
——说“旗籍身份”谈“侠义精神”——
前世今生·前因后果·侠之起源·侠客形象
—————————————————————–
§政治历史意识§
§法律秩序观念§
§仕隐双重选择§
§隐含关帝情结§
§特殊乡土情结§
§市井原侠精神§
§女尊文化观念§
——————————————————————————————————-
中国悠久曲折而波澜迭起的历史长河中,清朝因八旗制度的存在在多民族成分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创造或者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旗人文化和旗人文学。旗籍作家的出现是从清代开始,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旗人的族群文化即便在清朝统治结束以后,仍然或隐或显地发挥着作用,继而影响旗籍作家的文学创作。本书作者把清代尤其是晚清文学和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现代文学联系在一起,并尽力打通两者之间的壁垒,在中华文化承传的广阔文化视野中将清代到民国时期旗籍作家的武侠小说创作钩稽出来,并将旗籍作家作为一个独特群体进行整体研究,通过旗籍作家武侠小说创作中的侠义精神这一视角,深化了对武侠小说这一创作类型价值内涵丰富性的认识。
——————————————————————————————————-
武侠小说,尤其是作为通俗文学的一种独特类型的长篇武侠小说,到清代开始定型,并在民国时期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发展,1949年以后这一创作类型在中国内地(大陆)出现了消歇,而在港台地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成为极富于中国文化和文学意味的一种文学创作现象。改革开放后,港台新派武侠小说传播到内地(大陆),在中国内地(大陆)甚至形成了一股武侠小说阅读热。
由于时代变迁和族群文化渐行渐远,旗籍作家武侠小说创作的族群文化独特性隐而不彰。作者通过扎实的文献梳理、文本细读和文史互证,紧紧围绕“旗籍身份”和“侠义精神”这两个核心概念,将石玉昆、文康、赵焕亭、王度庐、老舍等旗籍作家及其武侠小说作品作为案例来剖析,从族群文化的新颖角度对旗籍作家武侠小说创作中的侠义精神进行了审视。将文学主题的阐释与文化意义的解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围绕旗籍作家这一特殊创作群体如何在民族融合中理解历史、展示清朝社会规定、迎合或揣摩读者心理以及塑造侠客形象的主旨主线,深入挖掘出旗籍作家武侠小说创作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及所体现出来的侠义精神独特性的多种维度,对于理解中国文学史中武侠文类的丰富性乃至传统文化中侠义精神的复杂表现形态,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