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丽》简介:

◎精简推荐

二〇二一年美国国家图书奖五强作品 | 一本关于成长、关于生活、关于自我的“人生全书” | 一部探寻人与内部、外部世界关系的微型情感史诗 | 人生哪有什么传奇,活着便是一场奇迹

———-

◎编辑推荐

1. 屡获大奖的全能作家(身兼作家、学者、翻译家数职)莱尔德·亨特代表性作品首度与国内读者见面。

2. 大家笔法,收放自如、张弛有度,用区区几万字、不到两百页的篇幅写完一个普通人苦乐兼有、得失相伴的一生,堪称一种文学范本。

3. 不仅是主角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大多数人一生的真实写照——人生不仅有欢笑与快乐,也有遗憾与苦痛,更有无数个不可言说且不必言说的沉默时刻。

4. 文学不仅歌颂“大写的人”,也从不忽视“小写的人”——小说中的那些普通人仿佛就在我们身边,即使遭遇种种不幸与挫折,也不断找寻人生位置、努力过好一生。

5. 人的情感如此复杂,用再多的笔墨描摹都不为过——一部关于个体隐秘,婉转、纠结情绪的心灵史般的作品,探究的那些细微情绪我们也能找到共鸣。

———-

◎内容介绍

年幼时,佐丽·安德伍德过着贫苦动荡的日子。父母死于白喉后,她搬到了姑姑家,姑姑的去世再次让她成为孤儿,并将她卷入“大萧条”时期的浪潮。后来,她流浪到西部,靠打零工为生,睡在谷仓里、星空下。接着,她成为一名“镭女郎”,在一家工厂干着把镭涂到表盘上的活计,这也给她的未来埋下了伏笔。等到在印第安纳州安顿下来,她终于在一座名叫希利斯伯格的小镇找到了自己一直求而不得的归属感,体味到家的温暖与爱人的陪伴。可就在她的新生活刚刚起步之际,她却发现,人生的考验还远未结束……

一个普通人的一生如何被二十世纪的种种事件所震撼与改变?一位顽强女性之所以从未停下前行的脚步,究竟是受了何种梦想的驱使?有时不管怎么努力,有些不幸总归会发生,面对人生的变故,该作何反应?人活一辈子,又该如何安放自己的内心?问题的答案,都藏在这部以既严酷、又动人的典型美国景观为背景的诗意小说中。

你手中捧着的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个人的一生。

——埃尔南·迪亚兹(作家,普利策奖得主)

———-

◎媒体推荐

这部小说不是一部喧闹的文学作品。这是福楼拜本人所推崇的那种去粗存精的现实主义写作,是用精辟的细节来积累细节的叙事手法……亨特散文般的文字被一个个强有力的问题所驱动:那些在土地上耕耘了几十年,却似乎毫无怨言的祖先到底是谁?他们所生活的社区里都是些循规蹈矩、随波逐流之辈,他们在那里究竟是如何塑造幸福的,又是如何安放自己澎湃的爱意的?

——《纽约时报书评》

一部温柔、发光的小说……如此美丽,堪比玛丽莲·罗宾逊的《基列家书》或丹尼斯·约翰逊的《火车梦》。

——安东尼·多尔(作家)

【《二〇二一年最佳图书一览》,刊于《卫报》】

佐丽的生活很平凡,满是辛苦的劳作与简单的快乐,从这种生活中,她渐渐领悟到,生活本身就是真正的奇迹。一部安静、精美、令人难忘的小说。

——美国《图书馆杂志》,星级评论

亨特将佐丽的一生尽数囊括在了这本不足两百页的薄书之中,但它读起来既不短、也不长。在有些人看来,佐丽的生活似乎很简朴,但它依旧精彩,如同一口活井,值得我们一探究竟。通过诉说丧亲之痛、人生之悲,亨特这部亲切且抒情的小说表明,生活并非负面经历之总和,而是快乐时刻之集合。

——美国《自明》杂志

一本看似简单的书,讲述的却是塑造人生的种种奇特力量……亨特的小说读起来就像诗歌,让人想起保罗·哈丁和玛丽莲·罗宾逊等作家,散发着一股热量,那热量来自一颗不断跳动的心脏。

——Vox(美国新闻及评论网站)

佐丽活着,呼吸着,既是一位角色,也是一部作品。在这本小说中,生活自然流淌,人们拥抱欢愉、面对悲伤,它是一个女人一生的动人写照——若是延展开来,它也是我们所有人一生的写照。莱尔德·亨特具备这样一种天赋,他善于用清晰而精确的语言描绘重要的细节;他以一种微妙的笔触,将二十世纪中叶美国中部的起起落落描绘得栩栩如生。这是一本发光的书,时而被镭奇异的光芒照亮。

——埃丽卡·瓦格纳(作家)

《佐丽》摘录:

她回了家。削的土豆比她一星期吃的还要多。她端着高脚杯大口大口地喝水。水珠从她的嘴角溅溢出来,顺着下巴两侧滑落,滴落在她的黄裙子前褪色的那一块,那儿感觉凉凉的。她用拇指和食指摩挲那块地方,想知道,水从你的嘴角溢出算不算另一种哭泣。和哈罗德刚结婚时,她打翻了一杯什么东西。一条湿漉漉的痕迹从桌上流淌下来,飞快地流过打过蜡的桌布,滴落到地板上,哈罗德说:“你让桌子哭了。”她说:“这是快乐的泪水。”哈罗德说:“那肯定是我的泪了,安德伍德夫人。”说完他笑了,那样的微笑,能照亮整个房间、整整一天、整个世界,直到永远,阿门。她努力扬起嘴角,但被那儿的泪牵绊了,然而不是泪,只是高脚杯里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