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兰•托马斯是20世纪30年代英美最杰出的诗人,掀开英美诗歌史上新的篇章。他的诗歌围绕生、欲、死三大主题;诗风粗犷而热烈,音韵充满活力而不失严謹;其肆意设置的密集意象相互撞击、相互制约,表现自然的生长力和人性的律动。他前期的许多作品晦涩难懂,尽管后期的作品清晰明快,但某些细节依然令人疑惑。由于狄兰•托马斯是一位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诗人,前辈翻译家一般不太愿意去翻译他,一般的译者很难读懂他的诗歌原文,故而80年代前期见不到相关的译本——除了巫宁坤教授译过五首,并对中国当代诗歌产生巨大的影响。
1951年,狄兰•托马斯在为回应威尔士一大学生的访谈而写的一篇《诗艺笔记》里谈道:“我写诗最早的起因源于对词语的偏爱。我记得最早的一首诗是童谣,在能阅读这些童谣之前,我喜欢的只是童谣的词语。至于词语代表什么、象征什么或意味着什么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我第一次听到词语的声音,从遥远的、不甚了解却生活在我的世界里的大人嘴唇上发出的声音。词语,对我而言,仿佛就像钟声的音符、乐器的声响、风声、雨声、海浪声、送奶车发出的嘎嘎声、鹅卵石上传来的马蹄声、枝条敲打窗棂声,或许就像天生的聋子奇迹般地找到了听觉。我不关心词语说些什么,也不关心词语对杰克与吉尔意味着什么。我关心词语命名或描述行动时在我的耳朵里构成的声音形态;我关心词语投射到我双眼时的音色。”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不要温顺地走进那个良宵)这首诗在英国属于中小学生皆要求全文背诵的诗,创作于1951年。当时,狄兰•托马斯的父亲已步入耄耋之年,诗人以这首诗鼓励父亲与每况愈下的视力以及健康状况斗争,而非逆来顺受。而在1953年11月9日,托马斯本人却因连喝了18杯威士忌而暴毙,年仅三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