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简介:
本书谈论书缘,读书的方法,对阅读的看法;谈因书而结交的朋友的聚散离合;谈政治书籍中的政治花边;谈论作者心中的经典书籍,还有谈论散发着文艺味道的书籍或相关作者的故事;再次谈论“常识”,这些常识是作者从阅读中感受到的。
书中文章属于书评与散文相结合的“书话”,字句间无不显露了梁文道先生的真性情。同时也是梁文道先生继《常识》之后,推出的与他工作生活最为密切的书籍。
本书读者对象比较广泛,以青年学生、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工薪阶层、对文化与阅读感兴趣的人为主。
《读者》摘录:
经典就是总会被人误会的那些书。而最大的误会莫过于人人都以为自己读过它们,其实根本没有。比如《圣经》,比如《论语》,作为思考背景和日用语言的来源,它们或许很陈旧。可是当你真正把它们当成书,以读者的身份第一次好好地打开它们细读下来,你却会发现“世界是如此地新,所有的东西都还没有名字”(你看,我又在援引经典了)。因此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这篇文章里才会说:“经典是,我们愈是透过道听途说而自以为了解它们,当我们实际阅读时,愈会发现它们是具有原创性,出其不意,而且革新的作品”。
《读者》目录:
正常读者的目录(陈智德)
自序 正常读者
第一章:准备做一个读者
你读过《红楼梦》吗?——《如何谈论你还没读过的书》
书要读得好的日子
当阅读成为一种运动
莫记小过
读者的身体
窥探灵魂——《At Home with Books》
书房不可无书梯——《书天堂》
旧书哪里去了
只有战争没有和平
翻译的态度与常识——《(经由中国)从外部反思欧洲——远西对话》
第二章:不正常读者
失书记——《失书记》
记一次书缘
陈老师的病——《探幽途中》
一个编辑的藏品——《东写西读》
壮哉万圣
十年进一步
左派老板
喧嚣城市里的孤独
出版是门手工业
同代诗人的悲哀——《愔斋书话》
叫他们去闻自己的秽物
一家书店被海明威解放了——《莎士比亚书店》
第三章:政治花边
世界上最有名的地址——《唐宁街十号》
政治化妆师的内幕工作——《政治化妆师日记》
帝国的哨站——《帝国步兵》
台湾怎么了?——《10年后的台湾》
气度
国际视野——《Monocle》
独立建国不是梦——《微型国家》
打工妹的声音——《失语者的呼声——中国打工妹口述》
一九四五那一年——《旧闻记者》
第四章:经典常谈
你知道苏格拉底吗?——《柏拉图全集》
十博士大战于丹——《论语心得》
你的圣经说哪一种话——《创世记:传说与译注》
科学精神——《物种起源》
纪念玛丽•道格拉斯——《纯洁与危险》
怀旧波德里亚——《Simulacra And Simulation》
人类学的必要——《文化的诠释》、《地方知识》
知识份子这种人——《罗斐斯坦》
小波死了,社会还僵
第五章:学点文艺腔
作家对真实可以不负责任吗?——《对角艺术》
暑假读诗正好——《咖啡还未暍完》
工业以外——《香港春卷》
室内的忧郁——《The Writer And Her Story》
出门是为了寻找自己——《彳亍地平线》
莱辛“伟大的失败”——《裂缝》
吸血僵尸原来是藏书家——《历史学家》
间谍的处境——《女鼓手》
剥洋葱,还是蟹行?——《蟹行》
必要而寂寞的注脚——《黎键的音乐地图》
汉学家的追忆——《追忆》
人人都是戏子的年代——《伶人往事》
招领记忆——《失物招领处》
村上春树的另一面
善本
兰姆的心灵鸡
第六章:常识补充
谁是今天的波斯王——《波斯之火》
砍掉最后一棵树的时候——《大崩坏》
唐朝媚外总纪录——《唐代的外来文明》
圆明园的真相——《追寻失落的圆明园》
晦暗的上海——《上海歹土》
成为日本人——《成为日本人——殖民地台湾与认同政治》
别怕,我只是怀旧——《禁止吸烟》
核爆的机会有多大?——《怎样制造一颗核子弹》
吹水——《放屁》
新贫时代的阿Q哲学——《穷得有品味》
道歉不容易——《论道歉》
长尾拯救文化人——《长尾理论》
瑞典之谜一种——《了不起的宜家!》
城市的挽歌——《贫民窟行星》
消灭香港——《香港风格2——消灭香港》
老店的绝种——《重见•重建》
粗话的禁忌知识——《小狗懒擦鞋》
中大变英大——《令大学头痛的中文》
天命
榕树头——《细说榕树》
第七章:都世界杯了,你还读书?
足球让人类伟大——《太阳与阴影中的足球》
动脚别动脑——《动脑粉丝的世界杯指南》
世界不是只踢一种球——《足球如何解释世界》
心物不二说足球——《身体与灵魂》
用机器代替裁判——《如何进球:科学与美丽球赛》
守门员的思考——《守门员的焦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