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的声音》简介:
《纸上的声音》是作者近三年来的随笔及评论的结集。知识分子问题一直为作者所关注,《纸上的声音》通过对多位西方著名知识分子的叙述,探讨知识分子与国家、社会、革命、历史诸关系,解析作为理念人和实践者的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与人格建构,特别强调自由批判的精神。其中,对于中国“国民性”及现代作家“精神还乡”问题的阐发,寓褒贬于历史观照之间,视域开阔,观点鲜明,创见迭出。
《纸上的声音》摘录:
如果說民族性格是天生的話,國家性格則是養成的。 民族主義本質上主張人民主權讓渡給國家。 波普爾(Sir Karl Raimund Popper 1902-1994) :民族主義是與對開放社會的抗拒相聯繫的。它訴諸我們以尋根慾望,希望從個人責任的約束中拜託出來,並嘗試用一種集體責任來取代它。 蜜爾(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 論自由寫道“長期來說,一個國家的價值就是組成這個國家的個人的價值;一個國家如果為了要使它的人民為它手中更為馴服的工具,哪怕是為了有益的目的而使人民渺小,就會發現靠渺小的人民是不能完成偉大的事業的;它為了達到機器的完善而犧牲一切,到頭來將一無所獲,因為它缺少活力,那活力已然為了機器更加順利地運作而給扼殺掉了。” 但是專制政府必須把人民變得渺小。 國家可以被看作是一群具有某種共性的人,這種共性就叫“國民性”。這個精神同時賦予善良與醜惡以顏色和特徵,使得同樣的行為,其含意對於不同國家的人來說,便各各有了不同的理解。精神是根本的,倘要論國家的盛衰,與其看國民產值,不如看精神。 內陸國家與沿海國家,農業國家與商業國家,貧困國家與富裕國家,宗教國家與非宗教國家,專制國家與民主國家,傳統國家與現代國家,其精神相去甚遠,以致於彼此竟不能相通。 恰達耶夫(Chaadayev 1794-1856 俄) “問題在於各民族在人類之中的意義,是由其精神上的強大所決定的。各民族引起的關注,取決於其在世界上的精神影響,而非取決於其發出的喧囂。”問題在於各民族在人類之中的意義,是由其精神上的強大所決定的。各民族引起的關注,取決於其在世界上的精神影響,而非取決於其發出的喧囂。“ 美國社會學家M列維將不同國家或社會的現代化分為”早發內生型“和”後發外生型“。前者如歐美國家,後者如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大批國家,或稱”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的現代化,...
《纸上的声音》目录:
题记/1
卢森堡:“嗜血的‘红色罗莎’”/1
阿伦特:沉思与反抗/14
自由、祖国、十字架/28
一个女人和一个时代/39
写在《希特勒万岁,猪死了!》的前面/51
奥威尔:从政治中来,到政治中去/57
《1984》的一个新译本/62
法国知识社会中的一场战争/67
索尔仁尼琴和他的阴影/82
苏联知识分子的命运/95
夜读抄:《论小丑》/101
国民性批判问题的札记/116
《中国作家的精神还乡史》导言/151
鲁迅:四城记/181
鲁迅:“带着枷锁的跳舞”/198
《鲁迅语录新编》前言/203
萧红和她的弱势文学/206
怀念耿庸先生/224
诗人的工作/233
重印《中国文字狱》序/239
黄河遗文编后记/243
从低泣到嚎叫/249
《我是农民的儿子》序/253
《我是农民的儿子》再序/256
《满天星文丛》序/260
《人文中国》前言/263
《烙印》序/268
知识分子与自由/272
一代知识分子的苦难人生/277
经典的言说/282
关于“思想者文学”/286
关于“底层文学”/294
关于“介入文学”/297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