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通论》简介:
后记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宋代文学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不少成绩和进展,但从总体水平来看,似乎仍显薄弱。与邻近的唐代文学研究相比,所得成果较少,投入人力不多,研究力量颇弱;与宋史研究相比,在专题的开拓、理论的探讨乃至基础文献的整理等方面,也难望其项背。从宋代文学自身的研究格局而言,也有一些不平衡或学术空白之处,如时代上的重北宋轻南宋,文体上的重词轻诗、文,课题上的重大作家、轻中小作家,以及对文学现象、文学事实的研究上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空缺。这种情况,对宋代文学研究者是一种巨大的鞭策。
改变这种不尽如人意的办法之一,是调整研究观念,更新视角,开拓思路,以期有新的突破。我们的写作即是就此作些力所能及的努力。本书以专题的方式组织整体框架,用以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两宋文学的概貌、特点、发展进程、历史地位和影响。这一条块明晰、各部分相对独立而又互为参证的有序结构,或可在现有通常流行的“以时代为序、以作家为中心”的教科书体例之外,更便于集中探讨一些文学现象的底蕴,便于从理论上总结某些规律性的问题,也便于表达我们学习宋代文学的一些基本认识和体会。探讨文学史的发展结构和历史脉络,是一个头绪繁多、包涵庞杂的任务。任何一部文学史,即便是最理想的文学史,都不可能代替文学史的全部研究工作,这就决定了文学史的编写体例和方式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各种编写方法总是各有长处和优点,也都不可避免地各有其局限和盲点(如分体合编、上论下史以及最流行的以时代为序的编写体例等),我们需要各种体例的文学史,以收互补交参、相得益彰之效。本书还不是一部宋代文学的断代史,但也希望能在用各种方式编写文学史方面积累一些经验。
我们的写作集体是个师生结合体。除我本人外,参加者都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从我攻读唐宋文学的博士或硕士学位。虽然全书的宗旨要求、设计构思是我拟定的,并由我通稿、定稿,但本书也是教学相长的产物。这一二年来,他们每每来到我的堆放杂乱、色调沉重的书房,倾心畅谈,切磋琢磨,似乎忘掉外面商业浪潮的烦躁,重新体验一下读书人作为学术文化传承者的社会角色,总觉得有无穷的乐趣。愿此书的出版,当作这段共同笔耕读写生活的温馨纪念。兹记各人分工执笔的情况如下(以章节先后为序):
王水照:绪论。文体篇。
吕肖奂:体派篇第一章。
聂安福:体派篇第二章。思想篇第一章。
杨庆存:体派篇第三章。题材体裁篇第三章。
蒋安全:思想篇第二章、第三章。题材体裁篇第二章。
朱 刚:题材体裁篇第一章。结束语。陈 磊:学术史篇第一章。
吴河清:学术史篇第二章。时至今日,同学们有的已毕业离校,有的仍在继续攻读,但我们的研究工作还远未结束,毋庸说正刚刚开始——这个“开始”,对于已逾花甲之年的我来说,为时已晚,因而寄予年轻学人的期望,其殷切是不用言说的了。
工水蔗1995年6月于复旦大学
《宋代文学通论》目录:
绪论 宋型文化与宋代文学 1
一、宋型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成熟期的型范 1
二、“祖宗家法”的“近代”指向与文学中的淑世精神 4
三、“天人之际”的睿智思考与文学的重理节情 18
四、文化整合的恢弘气魄与重建文学辉煌、盛极而变 26
五、附论对外文化交流与宋代士人心态 33
文体篇 41
第一章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宋代各体文学的历史地位 43
第一节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的来由 43
第二节 宋词的历史定位 45
第二章 雅、俗之辨 50
第一节 由雅文学向俗文学的倾斜 50
第二节 忌俗尚雅和以俗为雅、雅俗贯通 52
第三章 尊体与破体 62
第一节 尊体与破体的对立相争 62
第二节 “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文为赋和以赋为文” 68
体派篇 79
第一章 宋诗的“体”和“派” 81
第一节 宋初宗唐三派 82
第二节 宋调的成型 92
第三节 宋调的反拨和变异 120
第四节 附论 125
第二章 宋词发展的两大趋势 131
第一节 前人关于宋词分派诸说的检讨 131
第二节 宋词传统流派的创作成就 140
第三节 革新词派的前奏和续曲 171
第三章 宋文流派绎述 190
第一节 北宋前期:五代派、复古派的并峙与西昆派、古文派的抗衡 190
第二节 北宋中叶:古文的鼎盛与众多体派的涌现 196
第三节 南渡前后:文采派和抗战派的并行发展 208
第四节 中兴时期:理学诸派的兴起 210
第五节 南宋末期:宋文的终结与爱国派的绝响 217
思想篇 223
第一章 宋学与宋代文学 225
第一节 宋学相关概念的辨析与宋学的基本精神 226
第二节 宋学对文学观念的影响 245
第三节 宋学在文学创作上的表现 264
第二章 佛教与宋代文学 283
第一节 佛教对文学家心灵的影响及其在创作中的表现 286
第二节 佛教文化对文学创作各方面的渗透 306
第三节 佛教对文学观念和文学批评方法的影响 325
第三章 道教与宋代文学 335
第一节 道教影响文学家的诸种不同途径 337
第二节 道教文化对文学创作各方面的渗透 349
第三节 道教对文学创作方法和文学观念的影响 362
题材体裁篇 381
第一章 从类编诗集看宋诗题材 383
第一节 元以前类编诗歌的集部书概况 386
第二节 分类中反映的宋诗题材的总体风貌 388
第三节 关于宋诗题材总体风貌的初步解释 394
第二章 词的题材演进轨迹与宋词题材的构成 400
第一节 美人与醇酒:享乐之风的记录 407
第二节 伤时与节序:生命永恒的呼唤 414
第三节 爱国与隐逸:士大夫情怀的写照 421
第四节 咏物:多层次的审美结构 429
第五节 祝寿与谐谑:走向文学的误区 433
第三章 宋文题材与体裁的继承、改造与开拓、创新 437
第一节 记、序的长足发展与文赋的脱颖独立 438
第二节 拓展新领域与创造新体式 455
学术史篇 469
第一章 重大历史公案的叙述和梳理 471
第一节 关于宋诗的争论:宗唐与尊宋 471
第二节 关于宋词的争论:婉约与豪放 493
第三节 关于宋文的争论:宗秦汉与宗唐宋 502
第二章 宋代文学文献叙录 509
第一节 总集·别集 511
第二节 诗话·词话 548
第三节 话本·志怪·传奇·笔记 555
结束语 宋代文学与“汉文化圈” 564
一、诸族接受汉(宋)文化概况 565
二、文学典籍的传播 577
三、文学的交往活动 587
四、文学创作及观念上的影响 594
参考文献 606
后记 617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