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质量地谈论一部电影或小说?
🌟深度探讨70+部作品,文学巨作邂逅电影经典
🌟把作品放进历史中,看电影如何扮演时代精神的同谋者
🌟皮面软精装设计,尽显浪漫文艺美学
✤ ✤ ✤
伟大的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也带点俗气?
纳博科夫为什么欣赏不来陀思妥耶夫斯基?
鲁迅的《孔乙己》与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有什么相似处?
……
近年来,众多由文学作品改编的热门影视进入大众视野,从纸页到银幕,文学与电影的互动愈发紧密,“文字”与“图像”以不同的方式,共同构筑出一个立体的艺术世界。
本书以极具思辨性的视角、通俗易懂的文笔,围绕文学与电影的相互关系,解剖了大量中外文学、电影、艺术经典,从《诗经》到鲁迅、余华,从《哈姆雷特》到《变形记》,从贾樟柯、姜文到《罗生门》《盗梦空间》《布达佩斯大饭店》……探讨作品70+部,关涉作家、电影人、艺术家、哲学家50+位,深度解读文学作品,详细讲解电影知识。
为了在文学原著与电影改编间建立新的对话,作者以深厚的文本细读功夫,将作品放置于历史中,给予文化反思。30年代沈从文的《边城》是为了治疗历史对个人造成的病症;讲述60年代的《太阳照常升起》想对历史有所言说;90年代的《活着》和第五代导演,从追求启蒙走向启蒙的反面——以文学、历史为参照系观察电影,看电影如何扮演时代精神的同谋者。
这本书不是那种堆砌脚注的乏味学术著作,而是将文学解读、电影评鉴、哲学思考熔于一炉,为更好、更专业地欣赏文学与电影提供了一条路径。
“星空蓝”皮面软精装,深邃浪漫,手感细腻。打开它,抵达文学与电影的无限世界。
✤ ✤ ✤
本书是一部别开生面同时也能独当一面的学术著作。其以电影和文学的关系为主题,讨论的内容不仅入乎文学与电影之内,更是出乎两者之外,大有以十讲的形式涵盖“文学、电影及其他一切”的气势,读来令人十分过瘾。
——李欧梵(哈佛大学荣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
《文学与电影十讲》纵论文字和影像艺术的交互影响,以及其间的种种因缘。李思逸博士思考两者本体理念的异同,审美境界的对照,以及技术实践的得失,在在令读者惊艳。从《小城之春》到《太阳照常升起》,从《罗生门》到《天鹅绒》,本书介绍大量现代及当代电影与文学的实例,并且旁及其他艺术领域,论述精致翔实,行文深入浅出,极其值得推荐。
——王德威(哈佛大学讲座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