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的香港粗獷建築》简介:

由零開始,還原本地粗獷建築的精神面貌

多年來粗獷建築均被誤解,有人認為與城市空間格格不入,另外也有人批評混凝土外觀冰冷無味,殘破不堪。有人嫌它醜,更多人其實是一無所知。

粗獷主義(Brutalism)提倡「As Found」概念:追求真實的材料運用,如實地設計當下現況,讓建築呈現最客觀的現實。

1960至1980年代為戰後與經濟起飛之間的年代,香港開始與世界脈搏同步呼吸。本書介紹的20組香港粗獷建築及12位建築師的故事,展現出緊貼世界潮流的觸覺。前衛的設計,令本土的城市風景增添了國際化的色彩。同時也反映當時的人文風景:樸實無華,追求基本生活的精神。

長達三年的研究試圖填補歷史的空白,打開討論的大門,讓專業人士、保育專家和普羅大眾共同尋找這批建築的「未知的」命運:是「去」?或是「留」?

《未知的香港粗獷建築》目录:

推薦序一 「上窮碧落下黃泉」/黃宇軒
推薦序二 一場田野考察的實踐/戰後建築研究檔案(袁偉然、 陳卓喬、何慧心)
推薦序三 尋覓香港粗獷建築的蹤跡,創建更具包容性的建築史/王蕾
推薦序四 奇妙的粗獷之旅/黃衍翬
自序 純屬意外的建築研究
第一章 建築案
導讀——香港粗獷建築的形與意
中小學校
1. 聖士提反書院科藝樓和鄧肇堅堂-何弢
2. 神託會培敦中學-潘祖堯
高等教育
3. 中大科學館-司徒惠
4. 中大胡忠圖書館-司徒惠
5. 中大張祝珊師生康樂大樓-司徒惠
6. 中大眾志堂學生活動中心-劉榮廣
7. 中大牟路思怡圖書館-周啟謙
8. 中大樂群館梁雄姬樓師生活動中心-興業建築師事務所(鄭觀萱)
住宅
9. 王澤生宅邸-王澤生
10. 怡苑-甘洺
11. 邵氏片場宿舍區-潘衍壽及潘祖堯
教堂
12. 循道衞理聯合教會北角堂-司徒惠
13. 聖公會青年退修營-林杉
14. 聖歐爾發堂-潘演強
工廠
15. 紳寶大廈-司徒惠
16. 東海工業大廈-潘衍壽
17. 邵氏片場製片部-潘衍壽
醫院及會所
18. 油麻地賽馬會分科診所-林杉
19. 港安醫院-王澤生
20. 賽馬會沙田會所-白自覺
其他
21. 基建及公共藝術
第二章  人物誌
導讀——尋人的啟示
1. 司徒惠
2. 潘祖堯
3. 潘衍壽
4. 林杉
5. 王澤生
6. 劉榮廣
7. 何弢
8. 潘演強
9. 甘洺
10. 周啟謙
11. 白自覺
12. 鄭觀萱
第三章  專家說
1. 演變中的風格──粗獷主義/Oliver Elser
2. 仍在信奉粗獷主義的建築師敘述/David Russell
3. 現在進行式──港式粗獷的重新定義/黎雋維
後記
附錄一:手圖集
附錄二:編年史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