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石为景》主张在地理环境与人文景观中,对中国摩崖文字开展综合研究。该书将摩崖文字纳入先秦至现代两千余年的书作发展史,详细讨论了东汉到盛唐的四组摩崖案例——汉中石门石刻、山东郑道昭题刻、山东北朝刻经及泰山唐代石刻,对中国文字景观的历史脉络与视觉意义做出极具建设性的观察。
作者既强调书法内部的形式与技术分析,也锐意联系了书作内涵、尺度、媒介、赞助人、书写者及其政治和文化语境,重视文字的观看与阅读方式,同时对石刻可视性提出谨慎的审思。作者认为,仅通过文字便可改变自然世界,在人群、文字与精神领域之间建构联系的观念牢固地占据着古代中国人的内心,摩崖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在中古走向巅峰。
置身天地间的不朽书作是山岩登涉与雕琢的痕迹,更与后世读者长久保持着互动。阅读《铭石为景》的研究缘起与论证细节,我们充分领略到作者的敏锐视角、广博视域与独到方法,在欣赏汉唐铭刻瑰奇魅力的同时,不时生发畅游壮伟河山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