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石为景》简介:

《铭石为景》主张在地理环境与人文景观中,对中国摩崖文字开展综合研究。该书将摩崖文字纳入先秦至现代两千余年的书作发展史,详细讨论了东汉到盛唐的四组摩崖案例——汉中石门石刻、山东郑道昭题刻、山东北朝刻经及泰山唐代石刻,对中国文字景观的历史脉络与视觉意义做出极具建设性的观察。

作者既强调书法内部的形式与技术分析,也锐意联系了书作内涵、尺度、媒介、赞助人、书写者及其政治和文化语境,重视文字的观看与阅读方式,同时对石刻可视性提出谨慎的审思。作者认为,仅通过文字便可改变自然世界,在人群、文字与精神领域之间建构联系的观念牢固地占据着古代中国人的内心,摩崖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在中古走向巅峰。

置身天地间的不朽书作是山岩登涉与雕琢的痕迹,更与后世读者长久保持着互动。阅读《铭石为景》的研究缘起与论证细节,我们充分领略到作者的敏锐视角、广博视域与独到方法,在欣赏汉唐铭刻瑰奇魅力的同时,不时生发畅游壮伟河山的惊喜。

《铭石为景》摘录:

[L]andscape is not a natural phenomenon but a product of human nature, generated through what Simon Schama has called "our shaping perception" of the raw material of natur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o remember about any Roman inscription is that it is inscribed on something. (Lawrence Keppie)

《铭石为景》目录:

中文版自序 / 1
序 章 书写于天地之骨 / 1
开展于山水内外的石刻研究 / 6
“就其山而凿之” / 11
四景与余论 / 17
第一章 石门的公共书作和公共书写 / 19
蜀道 / 24
鄐君功绩与书作帝国 / 29
杨孟文的美德和石刻公共书作的扩散 / 48
作为纽带的犍为 / 62
石门之景:一段插曲 / 69
石门新路与新声 / 73
水位抬升与石门消逝 / 86
第二章 随云峰山的群仙遨游 / 89
荥阳郑道昭 / 95
大基山与礼仪空间营造 / 97
天柱山上的碑铭和石室 / 112
云峰山 / 124
石诗:真实和虚构的地形 / 128
石室与郑道昭的角色 / 133
双阙与名字的力量 / 134
游仙之境 / 141
仙界的象征、书写和图像 / 147
为生者和逝者书写 / 151
重返云峰山 / 157
第三章 铁山的模拟石碑与尺度的意义 / 159
邹城及其他地区的铭文和捐资者 / 166
繁盛与迫害 / 183
佛经的力量 / 191
山水与书作 / 199
礼赞僧安道壹 / 203
山岩书写 / 208
模拟石碑与尺度悖论 / 217
巨大与无穷 / 223
第四章 帝王书作与泰山登临 / 233
泰山上的帝王行迹和书写 / 237
玉牒与石碑:泰山书作在汉代的发展 / 243
刻铭中的政治风云 / 250
亲书纪念碑与唐代帝王石刻 / 259
重返泰山 / 267
泰山书作和仪式 / 272
帝王之手 / 282
第五章 余论 / 295
名字与题名 / 299
山水间的阅读和书写 / 305
主礼者、皇家游客和同志 / 309
参考文献 / 320
英文版致谢 / 358
译后记 / 362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