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作回答的问题》简介:
♪ 六堂启示录般的经典音乐课,音乐大师伯恩斯坦 哈佛“诺顿”讲座文字结集
♫古典乐巨匠毕生思想精粹,值得反复阅读与珍藏的经典
♬讲座50周年纪念,中译首度推出
【内容简介】
哈佛金牌讲坛“诺顿”系列讲座始于1925年,每年邀请文学及艺术领域大师在哈佛演讲。1973年,伯恩斯坦登上诺顿教席,为非专业的音乐爱好者开课,本期成为讲坛历来传播度最广、讨论最热烈的一次。
这六堂精彩的音乐大师课足以载入史册,事实上,它的确借由电视媒介的传播力,收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后结集出版,流传至今已成经典,让一代又一代人从中受益。
伯恩斯坦秉持跨学科精神,六讲横纵交织,他从语法学角度对音乐语言进行解析,也将音乐置于美学层面与诗歌进行比对,广泛选用各类音乐材料,从“音乐最小构成单位”探讨到“调性之争”。这位古典乐大师暗示了一种与生俱来的普适的音乐语法,也道出他对音乐未来发展的预判,引导我们离“音乐将往何处去?”这一经典的未答之问更近了一步。
【媒体评论】
伯恩斯坦在书页上的表现,竟然与他在讲堂上一样充满活力,触动心灵。——《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伯恩斯坦的讲座是深具智慧、魅力与精湛技艺的表演……它们应该被阅读、思考、讨论,你会从中受益。——《音乐评论》
以敏锐的才思探索音乐体验的本质。只要你对音乐感点儿兴趣,无论你是行家、业余爱好者还是门外汉,这本书都值得你阅读和珍藏。——《新闻日报》
《未作回答的问题》摘录:
瞧,语言具备双重性,它既有交流的功能,也有美学的功能。而音乐只有美学的功能。因此,音乐的表层结构并不完全与语言的表层结构对等。换言之,散文语句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构成艺术作品的一部分。但在音乐的世界里没有这种模棱两可,一个乐句就是一件艺术品。它可能是好艺术或差艺术,崇高的艺术或流行的艺术,甚至商业化的艺术,但永远不可能是天气预报所使用的语句,也不会仅仅是关于杰克或吉尔、哈里或约翰的陈述。说得再清楚点,我现在所说的一切语句并不存在音乐上的对等物。因此,语言必须抵达超乎表层结构即散文句子的高度,才能找到与音乐表层结构真正对等的东西。而那个对等物必然是“诗歌”(poetry)。但愿我把意思表达清楚了,因为之后的内容都将基于这个观点展开。
《未作回答的问题》目录:
第一讲 音乐音系学
第二讲 音乐句法学
第三讲 音乐语义学
第四讲 含混的乐趣与危险
第五讲 二十世纪危机
第六讲 大地之诗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