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噪音》简介:
这本书的文字书写从二十世纪初到我们所处的二十一世纪,西方音乐人如何用音乐製造噪音,以反思时代、纪录歷史,或者追求改变社会。
这些音乐 人包括Pete Seeger, Woody Guthrie, Bob Dylan, John Lennon, The Clash, Bruce Springsteen, Patti Smith, Billy Bragg, U2。
除了深刻分析这些重要音乐人的创作理念,本书也试图刻划不同歷史阶段的社会反抗史: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资本主义与工运早期阶段、三四十年代的左翼运动、五零年代的麦卡锡主义,六零年代的反战运动、民权运动,七八零年代的经济转型和雷根的新自由主义,以及九零年代的全球化/反全球化、战爭与和平、发展与贫穷。所以这本书的读者不只是摇滚乐迷,而是一本反抗的文化史。
张铁志的《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影响了我们对摇滚与政治的认识,《时代的噪音》则以更诗意的文字与更深刻的分析,深化我们对摇滚文化、抗议行动与歷史变迁之间关係的理解,而成为华语世界最重要的摇滚书之一。
《时代的噪音》摘录:
有一阵子,好些香港自诩高等的媒体很喜欢用“有态度”去称许他们认可的人物。比方说:一个时装设计师,他不跟随潮流起舞,坚持自己的风格,他是“有态度”的。一个电影明星,他从不向八卦小报买账,不是工作就是躲起来背着包四处流浪,他也是“有态度的”。甚至一家餐厅,它违逆讲究健康的趋势,永远用猪油炒菜,遇上不喜欢的客人就干脆把他轰出去,这家餐厅,当然“有态度” 得很。简单地总结,“有态度”大概就是不流俗,有自己一套的意思。透过赞赏这林林总总“有态度”的人和物,那些记者、专栏作家,以及无法不依照市场规律运作的大众媒体,好像一下子也都有了态度,与众不同。 我并不喜欢“有态度”这个说法,因为我不明白那个很孤高、很受敬仰的态度究竟有什么道理。一家用猪油做饭的饭馆真有那么了不起吗?一个只穿裙子的男人真的能够单凭这点便令人佩服吗?依我浅见, “有态度”往往只是一种姿态;而那种姿态除了区别人我、突出自己之外,它到底还想表达什么?它的背后可有任何内涵? …… 那实在是场竞相瞧不起人的比赛。听美国告示排行榜的瞧不起听中文歌的;听英国摇滚的瞧不起听告示排行榜的;听英国独立厂牌的瞧不起听主流英式摇滚的。每一个瞧不起其他多数人的都觉得自己比较“有态度”,而他们喜欢的音乐自然也得是“有态度”的音乐。对我这种追求态度的乐迷来讲,那几年真是一趟发现之旅,总能发现前方还有传说中更“有态度”的乐队,一山还比一山高。
《时代的噪音》目录:
序一 音乐的态度/梁文道
序二 请不要穿着敌人的裤子去骂敌人不穿裤子/张晓舟
自序 /张铁志
第一部:左翼民歌时期
第一章 乔•希尔:抗议歌手的永恒典型
第二章 伍迪•格斯里:唱人民的歌,为人民歌唱
第三章 皮特•西格:穿越二十世纪的抗争民谣
第二部:六○年代
第四章 鲍勃•迪伦:像一块滚石
第五章 琼•贝茨:永不妥协的民歌之后
第六章 约翰•列侬:爱与和平的梦想者
外一篇 一九六八、滚石乐队与约翰•列侬
外二篇 改变正要来临:民权、“黑权”与黑人音乐
第三部:七○年代至今
第七章 帕蒂•史密斯:相信民众力量的诗歌摇滚
第八章 冲击乐队:掀起白色暴动的朋克
第九章 布鲁斯•斯普林斯汀:歌唱许诺之地的幻灭
第十章 比利•布雷格:用音乐杀死资本主义
第十一章 U2:当摇滚巨星成为时代的声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