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巴以冲突,影像艺术、流行文化、全球化、身份政治崛起……身处旋涡中的艺术家如何回应时代与生活?
◎从威廉·布莱克到翠西·艾敏,以审美之眼体察英国社会二百年变迁
《审美即信仰》为我们了解英国艺术乃至文化提供了一个平易近人的视角。这些艺术杰作不仅可以和英国人在科学、技术、经济等领域的成就相媲美,更是构成我们如今认知中的“英国”的关键因素。
——翁昕 艺术顾问
审美不仅是艺术创作的产物,更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脉络。英国的地缘特殊性孕育出一幅独特的艺术画卷,十位(组)看似不关联的艺术家像是这幅画卷上十块迷人的拼图,共同勾勒出英国艺术发展的独特脉络。
——祝羽捷 作家、策展人
————————————————
※编辑推荐
十组英国艺术缔造者小传,捕捉自我与社会碰撞迸发的摄人心魄之美
十帧英国艺术速写,勾勒“英伦风”的独特土壤与传承脉络
威廉·布莱克为何从不以艺术家自居?
拉斐尔前派经久不衰的魅力是什么?
“草莓小偷”的设计师威廉·莫里斯如何成为坚定的社会主义者?
玛格丽特·麦克唐纳的作品与克里姆特异曲同工,为何一度被大众遗忘?
弗朗西斯·培根画笔下尖叫的怪异面孔源于何处?
翠西·艾敏的霓虹灯语令观者感动落泪的秘密是什么?
……
全彩插图、纪录片式讲解,变革时代中的审美反叛与创造
————————– ———————-
※内容介绍
审美可以改变世界吗?
资产阶级革命浪潮中的威廉·布莱克,维多利亚时代的约翰·罗斯金、拉斐尔前派、威廉·莫里斯、麦金托什夫妇,亲历“二战”和嬉皮士运动的弗朗西斯·培根、卢西安·弗洛伊德,全球化、性别与族裔政治话语中的班克斯、翠西·艾敏和卢贝娜·希米德。
十组不同背景的英国代表性艺术家,立足自己的时代,或通过创作,或通过著述,对审美成规与旧有秩序发起了挑战,开创了新的审美风潮。
追溯这些艺术家的人生经历与创作背景,青年学者、作家郭婷勾勒出英国艺术发展的脉络,探讨了政治、宗教、社会文化与艺术间的互动,以及“审美”如何记录、改变和超越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