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文化语境中,花鸟被赋予不同的吉祥寓意。如牡丹寓意富贵;松鹤喻指长寿;端午时节,将蜀葵、艾草、菖蒲、石榴花等置于门前或花瓶中,称作天中佳物,艾草、菖蒲等均有祛邪的功能;梅、兰、竹、菊一般称作“四君子”;松、竹、梅为“岁寒三友”;水仙、松枝、梅花、百合等合在一起,是为迎接新年的岁朝清供图;朱竹既有辟邪、祝福之意,亦有“清风”与“超俗”的隐喻;菖蒲有长寿之意,亦可辟邪。荔枝有“一本万利”“大利”之意;“柿子”代表“事事如意”;葫芦寓意“福禄”;柏树、柿子和如意在一起,便有“百事如意”之寓;九只鹌鹑在一起,常常有“久安”的隐喻;“猫”和“蝴蝶”同入画,便是“耄耋”,是祝寿的题材;“蜂”和“猴子”在一起,为“马上封侯”;稻穗插瓶,表示“岁岁平安”;红蝙蝠与幡旗,预示“洪福齐天”……
这些画作中,图案本身就反映了人们心中的愿景。那么,吉祥话是如何转译成这些吉祥画的?作者对画作的解析既包含对文化源流的考证,也有艺术作品流传的信息,突显了画作的鉴藏价值。
—
明清花鸟画中,祥瑞题材蔚为大观。它们是艺术市场的宠儿,也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之下,士大夫文化与民间文化融合的缩影。
荔枝、朱竹、牡丹、辛夷花、白雀、大鹏、墨竹、柿子、松树、花瓶、鹌鹑、莲花和葫芦等题材蕴含着大吉、大利、三多、平安、富贵、如意、长寿等吉祥之意。作者不仅探讨画作的艺术和鉴藏价值,也梳理了祥瑞题材绘画的审美与民俗等影响因素。
本书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等几十家博物馆。有的图片为首次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