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我,而不是别人?”
考察个体心理与社会思维,研究当代社会的前奏
以嫉妒为透镜,审视不同领域的平等与竞争诉求
————————————–
◎内容简介
人会嫉妒;嫉妒总是发生在近似的人之间;什么都会让人嫉妒,特别是那些微小的差异。自古以来,嫉妒都被当成一种羞耻,嫉妒的人不会承认,社会也会对此进行压制。
聚焦嫉妒与社会,本书作者将历史作为研究嫉妒的实验室,从语言中的俗语、原始部落的习俗、古希腊的悲剧、文学、哲学、心理学、社会科学到嫉妒对政治、经济政策以及人的行为方式的影响,带我们穿越嫉妒之地。通过描绘一幅欲望与禁忌的画卷,作者明确了嫉妒与社会的复杂关系:作为一种符合人类进化的基本心理特性,嫉妒使得社会的建立成为可能,而又会对社会的发展与创新产生阻碍,试图通过消除一切差别建立完全的平等是不可能的。
作为嫉妒的社会学研究经典之作,本书被视为研究现代社会的前奏,特别是在社交媒体兴起的当下,为收入差异、阶级跃迁等问题,提供了一个治疗的开端。
————————————–
◎作品看点
★ 一部经典的社会学之作,当今社会的前奏。围绕普遍存在又被深埋的嫉妒,奥地利裔德国社会学家赫尔穆特·舍克以通俗的语言系统考察了嫉妒的方方面面,阐述了嫉妒如何在无形中塑造着人性与社会。因其从嫉妒角度对个人心理、社会平等的研究,自1966年出版以来,本书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成为社会学经典之作,堪称研究当今社会的前奏。
★ 以历史为轴,揭示嫉妒对人类行为和社会运作的影响。从谚语、俗语到原始部落的“黑魔法”、中国人的“丢脸”现象,从弗洛伊德论群体本能发生过程到社会心理学家对顺从的阐述,从齐美尔的心理社会动力学到现代社会科学对敌意的研究,从希腊人的命运观到韦伯论宗教,从培根的“同情总能治愈嫉妒”到康德“嫉妒是对义务的侵犯”……穿越人类研究的不同领域,探索嫉妒在社会中存在和运作的机理。
★ 以嫉妒为切口,重新看待个人心理与社会结构。个性的压抑源于兄弟姐妹间的妒忌?阶层跃升的最大障碍来自出身的阶层?专横的亲属影响了个人取得进步?采取共同行动的粉丝是因为不能独占偶像的心理?“爱远方的人”只是与人接触能力弱的借口?……通过展示嫉妒在个人成长以及社会中起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新的视角重新看待自我与社会。
★ “为什么是我而不是别人?”重述平等诉求。作为一部社会学之作,作者最终落脚于嫉妒与社会平等的关系,通过考察古代到中世纪的贫穷崇拜、区分“公正”与“平等”、论述所谓的“机会均等”,特别是通过描述作为平等实验室的基布兹,全面审视平等主义论调,指出完全的平等是不可能的。
★ 以社会学与人类学双重视角剖析社会愤慨与阶层分化。为什么那些为自己谋取未来优势的人会激起我们的敌意?极端累进税制真的有助于抵制不平等的权力分配吗?为什么嫉妒的替罪羊总是本国之外的群体和富裕象征?以其生活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为基点,作者从经济、政治、社会等不同角度剖析引起社会愤慨的原因以及造成阶层分化的根本。
★ 在社交媒体兴起的当下,以嫉妒为透镜,透视社会心理。在每个人都在不断展示自我又被他人的展示吸引的时代,在强调自我治愈又面对社会分裂的当下,本书带领我们穿越嫉妒之地,以嫉妒为透镜,透视社会心理,重新看待个体心理与社会变迁的相互影响、“内卷”与“躺平”交织下的“竞争”。
————————————–
◎学者推荐
《嫉妒与社会》所论的嫉妒的表现、特征,我们普通人大致也都知道,不过把这些笼到一个题目下系统阐述一番,本身就很有趣。我常想,与其建立一个又一个空泛的社会学、心理学体系,还不如像这本书这样把一个日常的题目做系统、做深入。
——陈嘉映
人们对企业家的偏见和敌视可以归纳为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心理学的,另一个原因是认识论的。心理学的原因就是嫉妒心。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在于嫉妒心的程度不同,以及控制嫉妒心的力度不同。嫉妒心对人类行为和社会制度的影响远远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读一读德国学者赫尔穆特·舍克的经典名著《嫉妒与社会》。
——张维迎
一部优秀且极有价值的书,写得相当漂亮,也包含了惊人的和颇具启发性的信息。
——卡尔·波普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