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妆束:大唐女儿行(第二版)》简介:

尝试以考古发掘所见唐代文物为基础,对照传世史料或出土文书中的记载,以唐人的眼光重新解读当时真实的女性妆束时尚。书中上溯至隋,下及五代,以绮罗(服装)、琳琅(首饰)、粉黛(妆容)、髻鬟(发式)四个篇章,一一考证分述当时各类妆束的名称、款式和组合搭配。选取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 :杨贵妃、武则天、上官婉儿、聂隐娘、同昌公主……依据现有的考古成果加以适当推测,设计各个人物当时可能妆束,服装、首饰、发型、妆面、场景均有据可考。

书后附一米长卷,梳理唐朝女子的穿衣顺序、化妆步骤,及隋唐近四百年时尚变迁。附赠一套服饰贴纸,参考阿斯塔那唐墓出土俑像设计制作,展现武则天时代的经典穿搭。

《中国妆束:大唐女儿行(第二版)》摘录:

所谓面靥,并不是女子笑时面频上露出的靥涡,而是一种在嘴角两侧面颊上涂绘颜料或粘贴花片形成的假靥。 古时的面靥名“的”,是一种实用标记。天子诸侯的后妃按制需依次侍寝,若遇月事不能侍奉,又羞于讲出缘由,便在脸上点上红色圆点,女史见后自会在侍寝名单上不列其名2。 而面靥作为流行的妆容,传说始于三国时期。吴国皇子孙和醉酒后突有兴致,于月下舞水晶如意,却不慎失手打伤了宠邓夫入脸颊。血流沾污于裤,美人惊惧娇呼,孙和忙令太医合药为夫人治伤。太医开出名贵的白獭髓与玉石粉、琥珀屑。白獭髓难得,孙和开出百金悬赏。邓夫人伤痕治好后,因药中所合琥珀过多,愈合处留下赤点如痔。夫人如玉肤色衬以红点,孙和只觉更显娇妍。从此众女子为获宠爱,都以丹红胭脂点频。 唐时流行的面靥,进一步产生了黑靥、翠靥、花靥等繁多的式样名目。

《中国妆束:大唐女儿行(第二版)》目录:

第一篇/绮罗 001
概说 002
隋—初唐 江南江北两风流 012
武则天时代 红粉衣冠拜冕旒 026
盛唐 云想衣裳花想容 052
中唐 衣到元和体变新 082
晚唐五代 忆昔花间相见后 110
第二篇/琳琅 129
概说 130
隋 早夭的金枝玉叶 134
初唐 流落南土的王妃 148
盛唐开元 宗女淑娴 158
盛唐天宝 长安城里的太平人 170
中唐 大唐东都时尚 178
晚唐 敦煌残梦 190
五代南唐 簪花仕女图之谜 198
隋唐五代 女子典型首饰一览 207
第三篇/髻鬟 215
概说 216
隋唐五代 女子典型发式一览 220
第四篇/粉黛 233
唐朝女性妆容步骤 236
隋唐五代 女子典型妆容一览 257
特别篇 265
公主的嫁衣 266
参考文献 273
后记(一) 277
后记(二) 280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