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我如鲸》简介:

陷入人生低谷的多琳,带着襁褓中的儿子寄居于妇女收容所,贫困、失业、孤立……一连串的失败让她决定开启一段非同寻常的冒险,寻找人生的方向:一路北上,从墨西哥的潟湖到北极的冰川,她带着儿子跟随哺育幼崽、躲避虎鲸攻击的灰鲸母亲完成了哺乳动物距离最长的大迁徙。

一路上,多琳寻回了 直面生活变化的勇气与韧性,克服了自我责难,包容了自己的胆怯与犹疑,重获新生。她与一往无前的鲸鱼相伴,重拾对自由、爱与联结的信心。

行至终点,多琳与久违的自我重逢,六年前的爱与回忆也如潮水般涌来……

编辑推荐

★一个女性,身为母亲,作为人类,重新拥抱生活的冒险。

从逼仄的妇女收容所,到广袤的北冰洋;从人生低谷到极北之巅,穿越半个地球,远赴一场精神探索之旅|

“我告诉自己,我将从鲸鱼身上重新学习如何生活。”

“话说回来,什么才算是失败呢?这只有我一厢情愿的判断。鲸鱼就在海上,步履不停地穿越风暴。追随它们就是一堂课,在这堂课上我们学到了人生还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机会,你相信有多少机会就有多少机会。”

★一段人类母子寻鲸之旅,也是一场陪伴灰鲸妈妈和幼崽迁徙数千英里谋求生存与希望的冒险。

一路上,我们心怀不同的渴望奔赴相见;分离后,我们回归陆地与海洋,在浩瀚的宇宙中各居其所|

“我理解鲸鱼并欣赏它们的本来面貌。它们存在就足够了。不能看见他们让我感到很高兴,这样它们就会在其他地方,远离人类的干扰,仅仅作为鲸鱼本身而存在,自由自在地生活。”

★一次对深海的呼唤,一个关于勇气与韧性的故事,更是一场自我发现之旅。

将生命中一场场风暴与磨难,化作一次次潜入水底的普通呼吸;追随灰鲸,在人生困顿之际获得“做自己”的力量|

“鲸鱼不会应付希望或绝望了,它们应对的是生存问题,该吸气的时候便吸气,一直勇往直前,为了自己和孩子长途跋涉到世界的尽头。”

“我已经不再认识当时那个年轻女子了,她独自行走于尼日尔河三角洲,无所畏惧。她挡住有权有势的男人的去路并挑战他们的权威,她认为她可能带来改变,她认为她在为正义而战。但是她一定还存在于某个地方,我一定能够找到她。如果灰鲸在经历了如此种种之后最终能够重新学习,并且复苏,我当然也可以。”

★一场对极北之地捕鲸文化的探访,在万物轮回的世界观中,感知人类自身的存在与意义。

因纽皮雅特的鲸鱼点亮了北极的夜晚,它是自然的馈赠,有和人类别无二致的鲜活灵魂,在残酷的生存考验下,人与鲸鱼的生命紧密相连|

“因纽特语中没有人类与动物的区分,没有单词对应它。这或许暗示了因纽特人世界观中生命的平等性。”

“这个地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似乎是有生命的,充满了梦想、思考和历史。动物的形象总是彰显在服饰上,也体现在人们住宅内外处处可见的鲸骨和鲸须上,还充斥在人们的意识和对话中。在这里一切都围绕着鲸鱼。这里的居民对于鲸鱼和生态都有着深刻的理解,与他们交谈,让我感觉几乎就像是在直接聆听鲸鱼自己的声音。”

★开启这段冒险,如你如我,如我如鲸,愿我们都不再独自奋战。

八千万年前,人类与鲸鱼曾是同胞,我们的祖先却奔赴了不同的选择;今天面对变革如雪崩般来势汹汹的未来,我们和鲸鱼又面对着共同的挑战——不确定性更强的未来

流行文化的裹挟,价值观的更新,科技的主宰,这些问题本质上和气候问题没什么不同,它们都关乎人类存在的方式与意义——如何在变革来势汹汹的未来对抗虚无和无意义感,坚定地感知自身的存在,维护自己与土地、语言、同类和周围社群的联结。

跨越个体与普遍、生与死、人类与非人类、永恒与变化之间的坚冰,以一场远渡重洋的寻鲸之旅,抚慰生命的悲苦与磨难,歌唱生存与复苏的力量。

《如我如鲸》摘录:

我所申请的津贴并不要求我去工作,不要求做任何新闻报道。它是休假性质的。核心思路是让自己沉浸于一个地方,吸收更多信息,而不是像平时一样作为记者去质问人们,把世界简略压缩成一个个小故事。我应该从残酷的新闻循环中抽出时间用于思考,打开思路,回归的时候才能才思泉涌,创意层出不穷。

《如我如鲸》目录:

序幕
洛杉矶
乌特恰维克:弓头鲸
奥霍德列夫雷潟湖
乌特恰维克:如何等待
斯卡蒙湾
乌特恰维克:鲸雪
科尔蒂斯海
乌特恰维克:归属
从帕洛斯弗迪斯到蒙特利湾
乌特恰维克:多琳·卡里克
从迪波湾到圣胡安群岛
乌特恰维克:探索
冰河湾
重返乌特恰维克
科迪亚克岛

作者注
注释
致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