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异的反讽》简介:

反讽和非反讽的视角探讨古代诸子的世界,

重新思考和体验中国人的生存经验、思维习惯和自我身份。

与西方思想相比,中国早期思想家如何理解相同与差异、自我与他人、内部与外部、相对与绝对?任博克在《一与异的反讽》一书里,基于中国传统思维与起源于古希腊的现代西方思想之对比,以反讽与非反讽的视野重新梳理了汉代以前的经典思想(孔、孟、老、庄、荀、《易传》等),就古代中国提出了一个“连贯成形”(理)的价值世界。本书重点讨论了古代思想家长期争论的身份、价值、本体、伦理以及其他传统认识论问题,揭示了中国传统思想的独特经验与价值。

在这本极具智慧的专著中,双手灵巧的哲学家任博克以文化比较诠释学作为他的方法论。他扭转了诠释学的循环,证明中国哲学叙事背后的第一哲学,与古希腊哲学家及其后的欧洲哲学传统是根本不同的。这种另类的第一哲学意味着,同一性和个体性的最根本的分别(诸如一与多、相同与不同、自我与他者、外在与内在,乃至于宇宙秩序本身)具有完全不同的价值。在展示这些不同寻常的假设时,任博克带领我们沿着兔子洞抵达镜子另一边的仙境,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深入思考人类经验的各个部分。这是对秩序的模糊性的一次直观教学。中国哲学形成时期的经典文本是由多个片段聚合而成的完整故事,是“连贯成形”的独特化身——“理”的古典前奏。

——北京大学教授 安乐哲

任博克教授的著述与讲演,从来都饱蘸着睿智、激情与诗意,总能给人以无尽的深思、惊叹和启迪,其新著《一与异的反讽》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令人高山仰止、叹为观止。我相信每一位读者都会开卷有益,从中汲取滋养、获得教益。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郑开

《一与异的反讽》目录:

引 言.....................................................................1
对同与异的再思考…………………………………………… 2
连贯成形与理:本书和它的续作的计划与方法……………10
第一章
本质、共相和遍在....................................... 22
绝对的相同与相异……………………………………………22
本质、共相、范畴、理念:主流西方哲学里同与异的
简单定位及其分离……………………………………………28
形式与质料的同与异…………………………………………44
遍在的两个对立的派生物……………………………………47
第二章
什么是连贯成形?....................................... 59
—以中国为典范
与法则、规则、原则、式样相反对的连贯成形:
“和”与“可重复性”…………………………………………76
白马是马吗?…………………………………………………87
钱穆的钟摆……………………………………………………94
反讽和非反讽的连贯成形………………………………… 102
第三章
非反讽的连贯成形与可商量的连续性.............108
孔子和孟子的连贯成形以及价值的全面有效性………… 108
《论语》中的“天”与连贯成形… ……………………… 114
礼与法:文化语法………………………………………… 125
正名:依礼而定的身份…………………………………… 134
孟子论性与类……………………………………………… 137
孟子的遍在………………………………………………… 153
目 录
一与异的反讽
ii
转化到反讽的连贯成形:作为“遍在”的气与作为“中”
的前反讽的原始道家里的“虚”… ……………………… 158
第四章
反讽的连贯成形以及对“阴”的发现.............167
老子的传统:欲虚 / 一…………………………………… 167
《老子》中反讽的连贯成形概述… ……………………… 172
“朴”的五个意涵:《老子》里的遍在观念和反讽的连贯
成形………………………………………………………… 177
庄子的万变牌:透视之物………………………………… 199
使用这张万变牌…………………………………………… 228
万变牌同时反对客观真理和主观唯我论………………… 234
结论:反讽的连贯成形…………………………………… 243
第五章 《荀子》和《礼记》对反讽的连贯成形的非反讽
回应..........................................................246
荀子以及对相同性和相异性的调节……………………… 246
荀子思想中的遍在和连贯成形…………………………… 265
《礼记》中的两个文本:《大学》和《中庸》… ………… 272
第六章
阴阳调和...................................................280
董仲舒的阴阳一神论:和谐与反讽的嬗变……………… 304
另一种阴阳占卜系统:杨雄的《太玄经》… …………… 311
结语
向“理”演进................................................323
参考文献...............................................................329
索引 .................................................................................. 339
译后记 .............................................................................. 349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