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简介:

视野丛书(6册)由北岛发起、主编并作总序推荐,张承志、徐冰、李零、韩少功、汪晖、李陀等集体呼应,集 合了六位中国当代活跃在文艺领域的至为重要的作家、批评家、艺术家,由他们梳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思考脉络,精选出足以体现这六位作者数十年来思想精髓的代 表作。视野丛书高度浓缩地 呈现了当代中国极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宝库。视野丛书文字可读性强,面向普通读者,让他们得以循着文化思想的脉络,追踪当代中 国的种种问题,获得思考的乐趣。

本书收入五个部分的作品:一、人物回忆;二、重要著作的序言;三、对当代中国社会和思想文化领域的研究;四、《读书》编辑手记;五、世界历史问题探讨。所选篇目皆是作者在这一体裁里的代表作品,并且可读性和传播性较强,既呈现出作者的思想脉络,也使读者比较容易地追随作者的视野进入对当代思想文化问题的探寻。

汪晖无疑是当代中国学者中备受瞩目也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这与他直面当代思想文化问题的研究姿态密切相关。本书即是系统展示作者这种研究姿态的代表性作品集结。

作者的研究起点和重要思想资源是鲁迅,读完全书,会对其问题意识、思考方式和深度,甚至行文风格,均有很深的鲁迅的烙印这一点印象深刻。不管是纪念人物、追溯往事,还是分析历史、批判现实,作者都深怀情感,目光如炬,解剖的刀刃犀利深刻。从对自己导师的怀念,到对鲁迅的理解,到分析甚至直接介入社会运动,到执掌《读书》杂志十年推出的问题讨论,再到最后叙述犹太人在欧洲和亚洲的迁徙故事,作者在本书中展开纵横两个方向的视野,而贯穿始终的,是对于二十世纪中国和世界的变迁的分析,是对于社会和历史复杂交错的动因的思考,是一个知识分子重新认识当代世界的使命感,是提出一种新的历史观的努力。

《颠倒》摘录:

鲁迅的‘记念’以‘为了忘却’为前导。没有‘记念’的‘忘却’只不过是一种怯弱的奴隶道德。而‘为了忘却’意味着投身新的行动、面对新的现实,并从‘过去’中获得解放……‘为了忘却的记念’是理解重复中的不可重复性——亦即事件的独特性—— 的通道,由此人们才能自觉地投入新的行动,而不是匍匐在“过去”的纪念碑下,重复先前的轨道。‘为了忘却的记念’由此成为一种政治行动,一种通过与历史惯性的断裂而产生的政治决断,一种理解问题的当下性的必要契机。……只有切入事件之独特性的思考才是真正政治性的思考。 当代媒体中的“道歉”事件,就如当代史学中的后悔心态一样,更像是建立一个新的纪念碑的政治行动,……一旦‘道歉’省略了对于自己身份的质询,就谈不上对老师的反思;一旦以总体否定的方式,而不是从具体的历史矛盾和冲突中去解释悲剧的形成,就只能提供一种非历史的、从而也是‘去政治化的政治’所惯用的道德姿态,这种道德姿态唯一的功能就是把罪恶归咎于“历史”而遮蔽现实关系,从而也阻断了对‘当下’关系的政治分析和伦理追问。 如果革命的世纪可以命名为‘重复’的话,其中必然埋藏着前所未有的、无法用等价物加以衡量的东西,那是终将回归的未来。这个‘终将回归的未来’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适应的理想’,更不是作为总体的‘过去’。这是‘被压抑者的回归’,是历史中被压抑的‘真相’,是在‘过去’中的被压抑者,以‘回归’的方式‘扬弃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因此,‘回归’从来不是回到‘过去’,即便是悲剧,也必须通过辨别‘重复’的不可重复性,才能对这一时代及其悲剧作出阐释,在这个意义上,只有越过一切试图遮盖自身历史的纪念碑,忘却那些在历史之内却以历史之外的样式建筑的界标,才能接近作为过去中的被压抑物的“真相”,从而由此接近‘未来’。正由于此,‘真相’是一个复杂却不能放弃的——也是永远需要被质询的——概念。“生生之谓易”。这是...

《颠倒》目录:

“视野丛书”总序 北岛
自序
第一编 重影
重影
明暗之间
——记石承先生
“火湖”在前
——记唐弢先生
金沙江之子
墓园· 颠倒
第二编 死火
死火重温:
——《恩怨录—鲁迅和他的论敌文选》序
《死火重温》序
第三编 十年
中国“新自由主义”的历史根源(绪论)
小小十年
——《二十一世纪》与《学人》
《改制与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命运》附记
第四编 夜的孩子
联系着我们又分离着我们的桌子
双重否定的等待
意外死亡,或尚未终结的历史
二十年,不息的歌吟
读图时代的《麦客》
从“无力”中寻出“希望”
在“具体的敌人消失以后”,我们如何歌唱?
“法西斯细菌”
赛义德的遗产
历史的铧犁
时间的划痕
“差异与分歧如狂风暴雨”
艺术地政治,政治地艺术
踏上死者的立场
夜的孩子
第五编 超越纪念碑
公理、时势与越界的知识
——在帕西奥利奖(Luca Pacioli Prize)颁奖仪式上的演讲
纪念碑的限度,或真知的开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