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电影理论导论》简介:

◎美国电影理论家、耶鲁大学电影中心创建者达德利·安德鲁经典力作

◎自1983年台湾出版陈国富先生翻译的中文繁体版以来,首次发行中文简体版

◎清晰透彻地挖掘经典时期主要电影理论的传统与核心

◎让不同阵营的理论家在同一问题上辩论

◎找到各派理论的逻辑体系及其所用方法的独特性

本书是美国著名电影理论家达德利·安德鲁的经典著作,清晰透彻地挖掘了经典时期主要电影理论的传统与核心。

全书以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为分节依据,从素材、方法和技巧、形式和外观、目的和价值四个维度出发,找到各派理论的逻辑体系及其所用方法的独特性,将形式主义与写实主义相对照,并结合了现代法国电影理论,对明斯特伯格、爱因汉姆、爱森斯坦等重要电影理论家的观点及其背后涉及的心理学、哲学等思想根基作了详实的溯源与说明,揭示出其中的严密、坚实或矛盾、偏狭之处,进而“让不同阵营的理论家在同一问题上辩论”,以使读者更轻松有效地阅读电影理论的名家名作,从中得到启发与鼓励,重新思考经典电影理论之于当下的价值与意义。

这本电影理论史丰富了我们的理论研究。既是许多重要的信息来源,也为以后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参照。

——《电影研究季刊》

本书必定会引起读者对当代法国电影理论如米特里、麦茨、艾弗尔和阿杰尔的兴趣。

——《电影批评》

安德鲁的著作是最早涵盖众多电影理论家的英文参考书。

——《视与听》

美国学者达德利·安德鲁的这本书,自1976年问世以来被译成多种文字并且一版再版,国内学者曾译为《主要电影理论导论》,从今天的角度看,可以说是对经典电影理论的经典评介。

——单万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经典电影理论导论》摘录:

美学在康德的整个哲学体系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明斯特伯格这里也是如此。解释现象的科学永远走不出现象世界,也就无法深入到生命和意识的根本所在。它们被永远地封闭在因果关系的世界里。 在康德的本体论中,连接逻辑(纯粹理性)和道德(实践理性)的是审美判断力。在我们的审美体验中,也存在先天和先验的法则我们常常会发现,身边有很多的事物或体验能引起我们天然的喜爱或厌恶之情,康徳试图说明的是,这种感性的反应不是由简单的自然因果关系决定的,我们并不是完全被动地任由理性或外界刺激摆布的。他认为,尽管我们的大部分感觉和判断是基于愉快原则,从而能从心理学上加以解释,但是,还是有那么一刻,当我们感受到真正的美的时候,会把个人利害置之度外,因此康德认为,美具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purposiveness without purpose)。美的事物看起来像经过了完美的设计,各部分独立存在又互相合作,组成整体的美,对此我们除了欣赏外毫无可为。美能从别的事物或经验中剥离出来,正像我们可能在某一瞬间暂时地从一心利己的生活之流中摆脱出来一样,虽然实际上正是后者决定了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状态。在审美的过程中,美感和事物都是自由流动的。康德说此时的心灵是“不涉利害”( disinterested)的,也就是说,我们并不考虑此物的实际用途,同时这个事物也是独立的,隔绝于所有其他事物之外。我们并不希望这个物体有任何实用价值,也不想在更大的语境里对它进行定位。在审美过程中,这个事物本身就是全部,就是终极价值。 康德和明斯特伯格发现,这种价值(美)对我们没有任何实际用途,因此人们拥护这种价值绝非出于理性或心理策略。于是,他们推论,这种“不涉利害”的吸引力就是先验存在的明证。针对康德曾经提出的人类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先验范畴,唯物论者提出另外一种解释:当人们不能理解事物和道德的偶然性时,便编造出...

《经典电影理论导论》目录:

致中国读者
自序
前言
第一部分 形式主义传统理论
•第一章 于果·明斯特伯格
•第二章 鲁道夫·爱因汉姆
•第三章 谢尔盖·爱森斯坦
•第四章 贝拉·巴拉兹和形式主义传统
第二部分 写实主义电影理论
•第五章 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
•第六章 安德烈·巴赞
第三部分 当代法国电影理论
•第七章 让·米特里
•第八章 克里斯蒂安·麦茨和电影符号学
•第九章 来自现象学的挑战:阿梅代·艾弗尔和亨利·阿杰尔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出版后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