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简介:
1.全书内容丰富,逻辑严谨,论从史出;立足于完整而宏大的历史文献资料分析,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研究中的空白,在学术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启发性;语言表述简洁明快,文笔优美,体现出作者较高的学术研究水准。
2 . 有几种宝贵材料是首度被学者使用、首度公开发表:1.《点石斋画报》藏于上海历史博物馆的四千余张原始画稿,是该画报研究的宝贵资料,从来无人使用,历博刚刚将之数字化,本书将是第一个使用者。2.《点石斋画报》在常规新闻画之外还出版了三百余张插页画,也从未进入学界视野,本书也将是首度研究。3. 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有当年费正清在哈佛大学开设近代中国史课程所使用的大量幻灯片,从来无人关注,本书是首度研究。4. 鲁迅“幻灯片事件”相关的砍头图像第一次得到全面搜集与梳理。5. 晚清幻灯放映状况的大量报刊资料也是第一次得到挖掘整理。
—
本书研究近代中国视觉文化,以视觉性为线索,从绘画、画报、摄影、幻灯、电影等艺术门类,到各类光学玩具/视觉技术,乃至小说与报章文字所记录的视觉经验、视觉感知,力图描画和分析近代中国所呈现的视觉图景、图像—媒介文化与近代中国人所分享的视觉经验,并将之与晚清的政治氛围、文化心理,乃至全球跨文化的图像、媒介与思想的流通联系在一起,由此勾勒出近代中国的视界政体,并揭示其与中国人主体性形成的关系。
本书作者但从事视觉文化研究多年,在海内外也有一定影响。写作过程中,作者查阅上百种中外文献、资料,走访国内外大学和相关研究机构,旁征博引,力图在对近代中国视觉文化历史进行广泛而细致研究的同时,对中国自身的历史经验进行抽象化和理论化,将中国近代视觉文化的发生、演变,理解为现代性世界历史转型的内在部分,以期与西方理论进行对话。
《透明》目录:
序言一 巫 鸿 1
序言二 汪悦进 3
导论 透明:中国视觉现代性 1
一、视觉现代性的提出 1
二、“透”与“明”:近代中国视觉文化 9
上编 透明的世界
第一章 透明的世界图景 27
一、玻璃与灯:透明的观看之道 29
二、双重“图像—世界” 36
三、图像的潜能:世界3的可能 51
四、费正清的教学幻灯片:图像作为“不变的流动体” 66
第二章 照相“点石斋”——《点石斋画报》中的再媒介性 75
一、再媒介:照相与石印 76
二、原始画稿:文字、涂改与造型 91
三、摄影视觉的展开 108
第三章 晚清图像的机械复制与公共传播
——以《点石斋画报》插页画为中心的考察 124
一、图像印刷资本主义 124
二、机械复制与公共传播:《点石斋画报》插页画 125
三、视觉性与公共性:“卧游图”系列 141
四、结语 机械复制的极端:画谱/ 画册 154
中编 观看的主体
第四章 作为视觉装置的“看客” 161
一、“看客”作为一种视觉装置 162
二、观看的女性与凝视的辩证法 184
三、看客坐马车:运动的视觉 191
第五章 “摄影机表情”:鲁迅与砍头图像 197
一、幻灯片事件考寻 197
二、技术化观视与看客的凸显 215
三、“麻木”与摄影机表情 224
四、西方看客:砍头图像的生产与传播 237
五、启蒙的辩证,文学的自觉 250
第六章 可见的主体——近代视觉技术与国民性话语 258
一、显微镜:解剖/ 透视国民性 258
二、作为视觉媒介的X 光 265
三、“验性质镜”与透视的国民性 269
第七章 uncanny,或者“故鬼重来”
——近代中国的镜像图像与视错觉 280
一、洋装辫子:镜像视觉图像 281
二、uncanny,或者“故鬼重来” 294
三、视错觉下的双重面相 303
余论 317
下编 透明的艺术
第八章 近代人像:个人性与公共性 323
一、任伯年肖像画的个人性 323
二、画报时人肖像的公共性 344
三、画报人像照片的时间性 361
第九章 虚拟影像:近代电影媒介考古 369
一、徐园影戏实为幻灯 371
二、《点石斋画报》中的“影戏同观” 381
三、幻灯/电影:虚奇美学 388
第十章 影像—媒介:康有为与近代媒介世界观 401
一、康有为的媒介世界观:全球、血球、影戏、以太 401
二、影的考古:脱域与再域 409
三、媒介考古:新与旧的悖论 419
第十一章 透明的文学——风景描写的发生 426
一、“实地的描写”:《老残游记》之风景描写
如何成为一个美学问题? 427
二、言文一致里的风景 431
三、发现“风景” 439
四、科学精神与视觉技术 443
结语 (不)透明:图像—媒介的双重性 453
一、一个更为复杂的故事 453
二、(不)透明:图像—媒介的双重性 457
主要参考文献 464
后记 471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