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摄影师、策展人傅拥军及其摄影团队的最新艺术作品集,丽水摄影节“七条小巷”在地艺术项目成果的首次书面呈现:一场展览,串起丽水老城记忆,唤醒一座沉睡的美术馆。
知名摄影人阮义忠、陈小波、左靖等诚挚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为知名摄影师、策展人傅拥军的策展项目“七条小巷”成果的首次书面呈现,也是一本展览艺术作品集。七条小巷分布于浙江丽水老城区,是当下新中国老城区现状的一个样本。2017年以来,作为“七条小巷”在地艺术项目策展人,傅拥军带领团队深入社区进行田野调查,与居民充分互动,指导居民自主拍摄照片和纪实短片,制作家庭手工书;鼓励小巷居民参与创作《小巷画报》、《小巷诗集》以及小巷纪录片,并在小巷展出和上映;还开启了“影像教育计划”“真吾照相馆复兴计划”等,帮助小巷恢复昔日活力……最终呈现了一场专属于七条小巷的艺术展览,并在日渐疏离的小巷生命之间建立了新的联系。
本书真实记录了这一过程,并结合摄影作品和口述实录,讲述小巷人物的平凡故事,还原老城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意在留下一份既有文献价值又有人文温度的小巷档案。
【本书亮点】
1.知名摄影师、策展人傅拥军及其团队的最新展览艺术作品集
本书作者傅拥军,其摄影作品曾获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奖、中国摄影金像奖、中国新闻奖,并被中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策展项目多次在丽水摄影节、平遥摄影节上获奖。本书精选其策展项目“七条小巷”中的优秀展览作品,予以艺术性呈现。
2.丽水摄影节“七条小巷”在地艺术项目成果的首次书面呈现
因策展“七条小巷”在地艺术项目,作者两次荣获浙江丽水国际摄影节“优秀策展人”奖。本书为该项目的书面记录,从策划过程、展览形式到作品呈现,力求真实还原展览现场。
3.一次脑洞大开的影像艺术实践
除了跟踪拍摄,团队摄影组还指导小巷居民自主拍摄照片和纪实短片,制作家庭手工书;除了静态影像,还展出了由小巷居民参与创作的《小巷画报》、《小巷诗集》以及小巷纪录片等。种种创意,使七条小巷变身成为一座别具一格的美术馆。
4.一份真实而有温度的小巷档案
摄影师深入社区进行田野调查,与小巷居民充分互动,按照他们的意思拍摄和布展;五折拉页以航拍图形式,直观展示了七条小巷的全貌;通过口述实录,呈现了社会发展大背景之下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和生活变迁。这些图文记录,形成了一份真实而有温度的小巷档案。
5.知名摄影人阮义忠、陈小波、左靖等诚挚推荐
“七条小巷”艺术展览被评价为“为七条小巷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一抹温暖的亮色”,在“中国摄影策展史上”将“成为一个独特的存在”,而本书则是“一本令人惊艳的出版物”。
【名家推荐】
这是一本令人惊艳的出版物,透过摄影,专业人士与老百姓擦出火花,将日常生活的点滴变成温暖的影像、感人的文字、幽默的装置。于是乎,七条小巷变成了美术馆,而这位高明的魔术师就是傅拥军。
(阮义忠 摄影师、摄影评论人)
在中国影像策展史上,“七条小巷”定会成为一个独特的存在。小巷里那些看上去无足轻重的人,因为一个特殊的展览,他们的生活、命运以及记忆突然与艺术有了关联。
(陈小波 影像学者、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摄影在这里成了联结创作者和对象的一种具有温度的媒介,这种温度就是日常生活的温度。作品诞生于七条小巷,并留在了七条小巷,为七条小巷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一抹温暖的亮色。傅拥军和他的团队,在雕塑小巷时光的同时,也被小巷雕塑,成为此的礼物。
(左靖 策展人、乡村工作者)
【编辑推荐】
何谓“在地艺术项目”?“就是一群有点想法的人来到一个有点意思的地方,以艺术的名义搞点事情”——这是本书作者傅拥军给出的定义。自2017年以来,傅拥军受邀策展的“七条小巷”在地艺术项目的实质,就是基于这一定义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除了常规的静态影像、影像装置等作品的呈现,傅拥军与“七条小巷”工作坊成员还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点子:组织小巷居民一起写诗,展出,在网上征集朗诵音频;为每条小巷做一份小巷画报,讲述平凡的小巷故事,让小巷居民登上画报封面;为每条小巷拍摄一部纪录片,由小巷居民本色出演,记录原汁原味的小巷生活,并在当地电影院上映;开启“影像教育计划”,将摄像机交给小巷居民甚至孩童,让他们捕捉自己眼中的美景;复兴当地最古老的照相馆,展出馆中的老照片、老物件、玻璃底片等,为黑白老照片上色……而这些点子都是摄影师在与小巷居民接触的过程中临时想到的,最后大胆实施,都得到了不错的反响。这些过程在书里都有真实的记录,再结合摄影作品来看,就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因此这本书不单单只是一本摄影作品集,而是小巷居民深度参与的创造性成果。相比被动地摆拍,这种摄影对象掌握更多主动权的摄影作品,给观者的感觉会更真实、更接地气,这也是“七条小巷”项目深受业界认可的原因所在。相信“七条小巷”——不管是项目本身,还是这本书,都将带给当代摄影师、策展人一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