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检视晚清国人的欧洲观剧笔记,发覆中西交流史上被遗忘甚或抹去的段落
史实正误——
晚清国人在欧美剧院里观看的,是十九世纪西方的主流戏剧——维多利亚时代戏剧,与易卜生式的现代戏剧根本就是不同的戏剧史范畴,文学建制的既定观念对此完全不适用。
理论纠偏——
钱锺书及其追随者的偏颇,都是理念先行造成的对史料和史实的盲视或遮蔽。这一问题已成为国内戏剧学术之痼疾。西方戏剧及其得以产生的历史本身是多样性的。
学术意识形态反思——
把在历史中形成的西方的艺术形态及其文化价值看作永恒的和普遍的,唯其如此才能从一个同质、整一的先进文明的镜像中映照出中国自身的形象,这是渗透在戏剧学术中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真正根源。
中国现代戏剧的发生和晚清到民国初年的中西戏剧文化交流有着极为密切而直接的关系。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这一时段中西戏剧文化交流史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着相当大的误区,其原因主要是在于我们习惯性地把西方戏剧看作一个连续一致的整体,以易卜生式的戏剧作为现代戏剧合法的存在形态,因而完全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清末出访欧洲的国人所观看和接受的实际是十九世纪西方的主流戏剧,它属于可称之为“维多利亚时代戏剧”的完全不同的剧场史范畴。
本书的基本目标就是希望通过重新检阅晚清国人出访欧洲留下的观剧笔记材料,对中西戏剧交流史上这一被遗忘甚至可以说是有意无意被抹去的段落予以发覆。它的一方面的工作是通过对中文和英语原始史料进行参证阅读,复原十九世纪英国以及欧洲戏剧的历史真实景况;另一方面则聚焦于晚清国人的接受层面,不仅还原这些丰富史料中所记载的基于切实感受的观剧所得,而且提请注意史料撰述者如何以前现代中国既有的“百戏杂剧”等观念来应对他们在西方剧场里面遭遇的新鲜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