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永恒之道》简介:
《建筑的永恒之道》提出了一个关于建筑设计、建筑和规划的新的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社会成员按照他们自己的存在状态设定他们生活的世界秩序,这一古老方式从根本上构成了新的后工业时代建筑的基础,这些建筑由人们创造。
《建筑的永恒之道》摘录:
生活的特质亦是如此:它不能制造,只能产生。 当一件东西被造出时,其中有制造者的意愿。但当它被产生时,它是通过无我规则的操纵,作用于情境的现实,自动产生了特质而自由地被产生的。⋯⋯ 当笔法作为一个过程的最终结果来看待之时,也就是当过程的作用力取代了作者难懂的意愿之时,它就变得很美。作者放松了其意愿,而让过程来接替。 同样,任何有生气的东西只有作为一个作用力接替主观创造活动的过程的最终结果才能得到。 在我们的时代,我们已经逐渐把艺术品看成时创造者心中构想的一个“创造”。 而且我们逐渐把建筑,甚至城市也看成是构想出来的、完全想象的、设计的“创造物”。 产生这样一个整体看来是一项不朽的业绩:它需要创造者凭空思考而给出某种完整的东西;它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令人生畏的巨大;它使人不得不肃然起敬;我们明白它是多么艰巨;我们也许畏缩不前,除非我们对自己的力量非常有把握;我们畏惧它。 所有这一切把创造或设计的工作解释为一个巨大的任务,某种庞大的东西突然一蹴而就,其内部活动不能被解释,其主旨完全依赖于创造者自我。 无名特质决不能像这样产生。
《建筑的永恒之道》目录:
永恒之道
第1章 永恒之道
质
第2章 无名特质
第3章 生机勃勃
第4章 事件模式
第5章 空间模式
第6章 有活力的模式
第7章 有活力模式的复合
第8章 特质本身
门
第9章 花与种子
第10章 我们的模式语言
第11章 我们的模式语言(续)
第12章 语言的创造力
第13章 语言的瓦解
第14章 可共享的模式
第15章 模式的真实
第16章 语言的结构
第17章 城市共同语言的演化
道
第18章 语言的发生力
第19章 空间的分化
第20章 每次一个模式
第21章 建筑的形成
第22章 建筑组团的形成
第23章 建造的过程
第24章 修整的过程
第25章 城市的缓慢出现
第26章 其超时代的特征
道之核心
第27章 道之核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