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 1919—1933》简介:
本书向读者展示了位于柏林的包豪斯档案馆非常珍贵的收藏资料,包括文件、各种设计成品、研究手绘以及建筑模型等。通过对这些资料精美地编排,本书从包豪斯流派的起源到后期发展生动并成体系地介绍了包豪斯运动对艺术和建筑深刻的影响力,并对整个流派的重要人物如格罗皮乌斯、马塞尔•布劳耶、康定斯基和保罗•克利等都做了全面的诠释。
在魏玛建校距今已近100年了,包豪斯已然成为世界性的概念和标志。作为艺术设计的开创者,它所倡导的就是现在我们称之为“包豪斯风格”的纯粹的简约主义。包豪斯的教师蜚声世界,囊括了一个时代的艺术先驱,例如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列奥尼•费宁格(Lyonel Feininger)、保罗•克利(Paul Klee)和奥斯卡•施莱默(Oskar Schlemmer)。包豪斯的教学策略主要是由约翰•伊顿(Johannes Itten)、约瑟夫•阿尔博斯(Josef Albers)和拉兹洛•莫霍利•纳吉(László Moholy-Nagy)制定的,而后被全球的艺术课程和设计机构广泛应用,时至今日依然势头不减。另一方面,包豪斯建筑先锋派在20世纪得以发展,以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和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的作品为发端,其单调的盒状结构和“没有灵魂”的住宅因使城市变得丑陋且违背乡村肌理,而在今天饱受争议。
玛格达莱娜•德罗斯特(Magdalena Droste)已经在包豪斯档案馆和包豪斯设计博物馆从事研究多年,她致力于弥合该项研究的断层。本书以近年来不断修正的视角来描述包豪斯的历史,从包豪斯的产生到最终解散,清晰而简明地梳理了它的结构与发展历程,适读群体既包括一般读者,也包括专家学者。本书没有忽视与包豪斯的美学和社会目标相关的矛盾与冲突。
《包豪斯 1919—1933》摘录:
这种新的建筑哲学在列奥尼·费宁格为4页包豪斯宣言封面做的教堂木刻图案插图中得以表述:3束分别代表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和建筑艺术的光汇集于教堂塔尖。 著名建筑评论家阿道夫·贝尼( Adolf behne)和卡尔·舍弗勒(Karl Scheffler)等也认为教堂是所有艺术门类的协同合作和社会统一的象征。
《包豪斯 1919—1933》目录:
目 录
前言 6
包豪斯的起源 8
魏玛包豪斯——表现主义时期的包豪斯 20
关于教师 22
约翰•伊顿和他的教学 24
关于工作坊 34
聚会—工作—玩乐 37
包豪斯的女学生 38
建筑教学和房地产 40
格罗皮乌斯与伊顿之间的冲突 45
政治分争中的魏玛包豪斯 46
艺术与技术——走向新融合 52
包豪斯的风格派 54
保罗•克利的课程 62
瓦西里•康定斯基的课程 66
陶器工作坊 68
编织工作坊 72
金属工作坊 75
家具工作坊 82
彩绘玻璃和壁画工作坊 86
木刻工作坊和石雕工作坊 91
装订工作坊 95
平面印刷工作坊 98
魏玛包豪斯的剧院 101
1923年包豪斯展 105
魏玛包豪斯的建筑 110
魏玛包豪斯的衰落 113
德绍包豪斯:设计研究所 118
德绍包豪斯的建筑 120
教师住宅 126
多登住宅区 132
1925年和1927年的学校改革 134
包豪斯著作——《包豪斯》季刊 137
约瑟夫•阿尔博斯和拉兹洛•莫霍利•纳吉
在德绍的基础课程 140
保罗•克利和瓦西里•康定斯基在德绍的课程 144
工作坊的生产和教学 147
印刷和广告工作坊 148
编织工作坊 151
细木、金属、壁画和雕塑工作坊 153
德绍包豪斯的戏剧 158
困难年代1926—1927年 161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辞职 162
汉斯•迈耶:必需品,不是奢侈品 164
包豪斯重组 170
工作坊重组 174
室内设计工作坊——细木工作坊 175
室内设计工作坊——金属工作坊 176
室内设计工作坊——壁画工作坊 178
广告工作坊 180
编织工作坊 184
汉斯•迈耶管理下的戏剧 186
自由绘画课 188
汉斯•迈耶管理下的建筑教学 190
贝尔瑙工会联盟学校 193
多登住宅扩展 196
汉斯•迈耶领导下包豪斯取得的成就 196
汉斯•迈耶被解雇 198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
包豪斯成为建筑学院 202
包豪斯的新课程 204
财政困难与政治斗争 206
希尔博赛默和密斯•凡•德•罗的建筑课 209
容克斯住宅区 216
广告和摄影工作坊 219
编织工作坊与室内设计工作坊 224
德绍的政治终结 227
德国的包豪斯?包豪斯的终结 228
柏林包豪斯 233
注释 240
人物介绍 242
参考文献 254
插图目录 254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