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字體排印學之路:字體排印新浪潮之父沃夫岡‧魏因加特》简介:
──美國設計教父Paul Rand、國際書籍設計大師Lars Müller專文作序──
「打破設計原則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理解它。」
字體排印新浪潮學派之父──沃夫岡‧魏因加特(Wolfgang Weingart)
40年設計生涯完整自傳及作品集結 中文世界首度出版
透過他的人生回望,回顧當代字體排印設計崛起、輝煌、流轉的黃金年代
沃夫岡‧魏因加特(Wolfgang Weingart),國際知名平面設計及字體排印設計師,也以其對於設計的哲學思考和教育而著名。從根源於他故鄉瑞士的「瑞士風格」字體排印,他的反叛(或說是「進化」)的精神引領了新的潮流,在基本的編排原則下利用字體粗細、構成方式探索不同的表達方式,另外,也透過底片拼貼等媒介手段嘗試新的可能性。
「對我來說,字體排印設計的視覺準則並非不可侵犯。我想要喚起對基本設計媒介和它們彼此關係的魅力,比如傾斜、字重、大小,各種字體的表達,可讀性的限制,還有最有趣的——字母間距的影響,來挑戰常規。」
身為字體排印學承先啟後、新浪潮流派(亦稱瑞士龐克字體排印學)的主導人物, 魏因加特以設計者和教育者的角度出發,在本書收錄了他四十年來在這門領域的思考和作品彙總,並且在本書的圖像和文字的形式表現上,給予讀者他自身美學最直接的展現,除了為他重要的作品及思想留下完整紀錄外,也是所有平面設計師及相關科系師生相當值得參考的經典著作,啟發性十足。
本書共分為十大章節。在前三大章,魏因加特分別回顧了他的童年時代、學徒時代,以及進入到巴塞爾設計學院求學進而於該校執掌字體排印學教職的歷程。他描述了成長經驗及環境對他的影響,以及他如何發現自己對手作的樂趣;接著,他陳述在斯圖加特擔任字體排印學徒的經驗,以及瑞士風格的字體排印和大師作品對他如何產生影響,進而使他前往瑞士求學;而進入了巴塞爾設計學院後,面對學院教育他有所反叛,但也因此摸索出了屬於自己的一條道路,進而深刻影響了當代字體排印學的發展及後輩。
而在後七個章節,他首先分別介紹了三個重要的個人計畫:〈圓形構成〉、〈線性圖像〉、〈字母M〉,接著描述他與學生如何試圖在既有的字體排印學上打破既有規則,摸索出新的字體排印學。但在反叛過後,魏因加特也遇到了瓶頸,他也闡述了他如何透過重複單調的字體排印設計度過低潮,接著由於膠片技術的發展,讓他找到了新的創作方法,迎來自身設計的再一次突破。
在最後一部分,他整理了生涯黃金時期的各類型作品,包括印製品與封面、與字體排印雜誌《TM》的合作、書籍設計、與瑞士巴塞爾工業展的合作,以及他最廣為人知的經典海報選輯。
「多年後,我才意識到最好的靈感源於過程。我很少試著預先構思想法,相反地,我往往在過程中摸索著,導向未知,發現新天地。雖然我『玩耍』著工具的非常態作法,可能會被資深匠人斥責,但對我來說驚喜要先自娛,才能娛人。」
美國設計教父Paul Rand形容他的作品「是畢卡索、馬拉美,是馬里內蒂、馬列維奇、蒙德里安、莫侯利-納吉、利西茨基、希維特斯,是同領域的皮特•茲瓦特,沃爾特•德克梭,馬克思•布查茲之流,加上更多的古騰堡,灑上一些幽默」;而國際書籍設計大師,也是本書原作出版者的Lars Müller更說「這本書是設計師也能夠設計和文筆『文武雙全』的佐證」。
除了魏因加特的個人作品及思想之外,本書也可透過魏因加特的回望,以第一人稱的角度窺見那個大師群起,平面設計、字體排印界風生水起的變動時代,以及數位技術的演進如何對排版造成衝擊,進而對今日的字體排印設計造成重大影響。
《我的字體排印學之路:字體排印新浪潮之父沃夫岡‧魏因加特》目录:
保羅‧蘭德(Paul Rand)序:從美茵茲到巴賽爾
原出版者Lars Müller序:好書是…
A部份:發現:四〇、五〇、六〇年代總覽
B部份:探詢:起步於六〇年代與瑞士風格的影響
C部份:啟發:反叛的自我教育/一九六四年起的巴賽爾時代
年表
第一部份:個人計畫一:圓形構成 1962~1990
第二部份:個人計畫二:線性圖像 1964~1971
第三部份:個人計畫三:字母M 1965~1968
第四部份:個人計畫四: 新脈絡下的字母及排版印刷元素 1968~1972
第五部份:個人計畫五:字體排印學--無盡的重複 1968~1971
第六部份:個人計畫六:膠片技術,層層拼貼 1973~1985
第七部份:實驗與實用的對應:1961~1998作品選
附錄
海外講座:1972~1998
歐洲講座:1972~1998
字體排印學出版作品:1963~1999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