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壮壮的《摇滚青年》到崔健的《蓝色骨头》,当代电影中的摇滚青年具有怎样的特征,同北京这座城市又有怎样的关联?从《倾城之恋》到《半生缘》,许鞍华为何频频改编张爱玲的小说,借此表达怎样的城市认同?从卢昊的《消失的家园》到王劲松的《百拆图》,先锋艺术家们如何再现如火如荼的城市“拆迁”?从徐冰的《鬼打墙》到郑连杰的《大爆炸》,视觉行为艺术如何思考长城的纪念碑性与当代性?本书探索当代影像(电影和视觉艺术)与城市空间的互浸与勾连,从叙事到认同,从生产到搬迁,从记忆到规训,从漫游到体感,城市和影像成为最精彩的当代景观。
《穿城观影:中国当代影像的空间生产和体感》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为经,以聚焦城市的影像(电影和先锋艺术)作品为纬,以“体感”和“生产”为勾连和编织方法,铺展中国当代城市的影像地图。在这一影像地图上,本书尤其侧重对北京和上海等大都市空间的精细雕琢,通过立体化和深度化的个案分析,探讨空间与影像二者的交织与互动。所谓“穿城观影”,不仅意指通过城市空间来观看和分析影像作品,更强调借由城市影像的“穿针引线”“穿街走巷”和“穿衣配饰”来了解中国当代的城市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