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与记忆》简介:

•跨越三个世纪和四大洲的风景之旅、历史艺术之旅,以自然元素木、水、石分篇,内容丰富而结构恢弘,有光影、有色彩、有气味……生动再现了不同民族和文化的风景体验。

•作者西蒙•沙玛因多部扛鼎之作和纪录片《英国史》《艺术的力量》而蜚声国际。《风景与记忆》曾获W.H.史密斯文学奖,被评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好书之一。

•彩图32面,黑白图片200多幅,包括许多名画和雕塑,图文并茂引人入胜。

本书探讨了神圣或神秘的河流、森林和高山等对文化想象力的影响。有力地说明人们被自然所塑造的程度不亚于他们塑造自然的程度。本书不是把风景作为孤立和个别的现象,而是作为连续的全景,视角跨越欧洲和美洲、东方和西方,融合个人记忆和群体经历,涵盖诗歌、传说、绘画、雕塑、建筑、园林等诸多方面,从多样的风景体验中挖掘出深层文化记忆,重寻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精神纽带。

《风景与记忆》摘录:

在古典的东方和近东文化中,伟大的神圣河流被视为时间和空间上的循环。但西方的古罗马从很早时就将河流看作道路:时可提供捷径的通途;是可用于运输的干道,若有必要,则可为人类提供屏障。简言之,它既是入口,又是要塞。管理有方的河道的典型既是水渠,这是罗马工程艺术的最高成就。同样,在拉丁文化中,历史也是直线地向前铺展,因此,河流——尤其是台伯河——或许也被视为权力和时间的航线,帝国将由此从本源抵达广袤之域。但与此同时,西方作家常常能感觉到这些河流干道具有令人不安的双重性。看见河岸似乎可提供一种安全的保证(这种安全感是看不到陆地的水手们所缺乏的),但是,上溯河流的探险者却认为,在绘制出水流渊源和末流的地形图之前,他们无法掌控航行的目的地。河流或许会把他们带到某个地方,在那里他们是河流的俘虏而非主人。 ...... 对很多时代的人来说,基督教(犹太教也一样)的圣河自然是约旦河。作为赎罪和解救之地,约旦河被定义为尼罗河的对立面:它是一条湍急清澈的河道,而非缓滞浑浊的曲流;它是沙漠中的纯净之处,而非粘稠蜿蜒的物欲淤泥。而这条现行的奔流将带着被拣选者从一个历史纪元流向下一个:从奴役走向自由,从异教转至一神论,从诅咒升华为救赎。这些河流不会再回归自身。

《风景与记忆》目录:

导言
第一部分 木
序 路漫漫兮
第一章 立陶宛野牛的国度
第一节 比亚沃韦扎原始森林的皇家野兽
第二节 最后一击
第三节 必朽与不朽
第二章 林中小径:穿越森林的小道
第一节 追寻日耳曼尼亚
第二节 森林之血
第三节 重生的阿尔密尼乌斯
第四节 垂死的森林
第三章 绿林中的自由
第一节 绿林好汉
第二节 居于森林:法律与违法者
第三节 橡树之心,自由的堡垒?
第四节 高卢的栋梁
第五节 危急关头
第四章 青翠的十字架
第一节 灰熊
第二节 植物的复活
第三节 开拓者
第四节 青翠的十字架
第五节 神龛
第六节 墓地里的沃尔沃
第二部分 水
第五章 意识之流
第一节 神话之流
第二节 循环:动脉—干流和奥秘
第三节 神圣的汇流
第四节 智慧之泉
第五节 尼罗河被引至台伯河
第六节 贝尼尼与四河喷泉
第六章 血流
第一节 迷失方向的沃特•雷利爵士
第二节 棕色纸船中的男人
第三节 权力线
第四节 银鱼政治理论
第五节 水体
第六节 伊西斯之流:泰晤士河和尼罗河
第三部分 石
第七章 狄诺克拉底与道士:至高,至福,至大
第一节 拉什莫尔山的女性
第二节 狄诺克拉底与道士
第三节 高地
第四节 驱邪皮拉多
第五节 便利受难纪念地
第六节 最后的圣山?
第八章 帝国之巅,理智之渊
第一节 愉悦的恐怖
第二节 帝国之巅,理智之渊
第三节 美德之所在
第四节 征服
第五节 伟人艾伯特
第六节 救赎的前景
第四部分 木 水 石
第九章 重塑阿卡狄亚
第一节 我也在阿卡狄亚
第二节 蛮荒和牧歌
第三节 粗糙与混乱
第四节 民享的阿卡狄亚:枫丹白露的森林
第五节 玻璃下的阿卡狄亚
第六节 毛茸茸的野越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