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知识文化界(特别是英语世界),“牛津”代表着某种值得信赖的公认权威。仅在音乐学术界,以“牛津”命名的权威著作就有享有盛誉的《牛津简明音乐词典》(国内已出中译本)、《新编牛津音乐指南》和多达十卷的《新编牛津音乐史》等等。这部《简明牛津音乐史》是即这个音乐中的“牛津”系列中的一种,正是西方音乐史学中的上乘之作。
本书的特点在于:
1、历史的连续感不仅体现为主流的沿革檀变,而且还隐伏在支流、暗流、甚至对流的相互交织中。亚伯拉罕在此书中所力图展现的正是这样一幅幅多彩、复杂、有时恐怕还显得有些混乱的音乐历史图景。他所竭力追求的是,将伟大人物和伟大作品重新放回到他(它)们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去。
2、全书的脚注多达两千余条之巨(!),谱例三百多个,图片近七十幅。这些脚注(以及正文)不仅常常以权威口吻点明资料的出处以及课题研究的现状,而且还以侦探般的嗅觉指出前人的事实错误。这种类似“钱钟书式”的旁征博引和对各种语言的自如驾驭,非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所不能。尽管对于普通读者,注意这些资料出处也许只会妨碍阅读的流畅,但对于专业学者和音乐学子,这种周匝细密的治学精神和严肃态度不仅具有示范作用,而且这些资料出处还可以成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向导。
3、亚伯拉罕在广播电视和报刊中所长期从事的乐评实践滋养了他另一个出众的学术-艺术素质:生动的音乐感受与锋利的文字表达。与较为客观的历史性研究不同,对音乐的点评和估价必须充分展示现时的、个人的艺术洞见。这也许正是艺术史不同于普通历史最显著的特征。亚伯拉罕在这本书中所采取的是“低调”处理,着墨不多,点到为止。作为一位资深乐评家,他对音乐风格、音乐家以及个别作品的审美判断和艺术评说非常准确到位,但作为一个历史学者,他又注意控制自己的笔端,注重音乐本体的形式构造,从不炫耀文字中的过分花哨,更排斥情绪上的过度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