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电影》简介:
《认识电影》作为电影入门书中的经典之作,用深入浅出的笔触,告诉我们影视传播的手法,并逐项解析其复杂的语言系统与要素。问世几十年以来,此书始终是世界各地影视从业人员和主流专业院校的必备之选,更是电影爱好者不可或缺的手边书。
这本书从电影理论的典型视角出发,简明扼要地评论了电影艺术的方方面面。书中提及的影片包罗万象,组成了一道世界各地电影人的经验光谱,其中有我们熟悉的面孔如美国的斯蒂芬·斯皮尔伯格、英国的麦克·李、伊朗的阿巴斯以及中国的李安等。作者对欧美影片和导演了如指掌,尤其对美国影片和美国导演做了全面而详细的介绍。同时,作者也很关注第三世界国家电影,书中广泛涉及了伊斯兰电影、新亚洲电影以及非洲电影。作者以鞭辟入里的分析,新颖独到的见解和纷繁多样的视觉冲击,呈现给读者一个全新的电影世界。
全书围绕电影制作的核心要素组织架构,其中穿插以数百幅精美图片和精辟的说明,再加上缀于各章后的延伸阅读和书末的重要词汇表,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吸收到最专业的电影知识,从而真正“认识”电影。
《认识电影》摘录:
系统化的场面调度分析包括以下十五种元素: 1.对比最强的区域:观众的眼睛首先注意到什么?为什么? 2.灯光风格:是高调还是低调?高反差?或综合? 3.镜头与摄影机距离:什么样的镜头?摄影机与被摄物体距离多远? 4.镜头角度:是仰角、俯角,还是水平视线? 5.色彩:主色为何?有无对比色?色彩有何象征意义? 6.镜头/滤镜/底片:被摄物是否要扭曲? 7.对比次强区域:在眼睛看到画面中对比最强的区域后,会停留在哪里? 8.密度:景框中有多少视觉元素?僵硬灰白?一般?充满细节? 9.构图:二维空间如何分割及组织? 10.形式:开放或封闭?被摄物是不是在窗框或拱门之内?安排是否平衡? 11.景框:紧或松?角色是否无转身之地?或可活动自如? 12.景深:影像包含多少平面?前景、背景和主体的关系如何? 13.演员的位置:演员占据画面中的什么位置?中间?上方?下方?边缘?为什么? 14.表演位置:角色要如何面对摄影机? 15.距离关系:角色之间的距离如何?
《认识电影》目录:
致中国读者
译者序
前言
第一章 摄影
1.1 现实主义和形式主义
1.2 镜头
1.3 角度
1.4 光与影
1.5 色彩
1.6 镜片、滤镜及底片
1.7 特殊效果
1.8 电影摄影师
延伸阅读
第二章 场面调度
2.1 景框
2.2 构图和设计
2.3 区域空间
2.4 距离关系
2.5 开放与封闭的形式
延伸阅读
.第三章 运动
3.1 运动感觉
3.2 摄影机运动
3.3 动作的机械扭曲
延伸阅读
第四章 剪辑
4.1 连续性
4.2 格里菲斯与古典剪辑
4.3 苏联蒙太奇与形式主义传统
4.4 巴赞与现实主义传统
4.5 希区柯克的《西北偏北》:分镜表
延伸阅读
第五章 声音
5.1 历史背景
5.2 音效
5.3 音乐
5.4 歌舞片
5.5 语言
延伸阅读
第六章 表演
6.1 剧场与电影表演
6.2 美国明星制度
6.3 表演风格
6.4 选角
延伸阅读
第七章 戏剧
7.1 时间、空间及语言
7.2 导演
7.3 布景与装置
7.4 戏服与化妆
延伸阅读
第八章 故事
8.1 叙事学
8.2 观众
8.3 古典模式
8.4 现实主义叙事
8.5 形式主义叙事
8.6 非剧情叙事
8.7 类型与神话
延伸阅读
第九章 编剧
9.1 编剧
9.2 电影剧本
9.3 《西北偏北》:阅读剧本
9.4 象征、比喻
9.5 观点
9.6 文学改编
延伸阅读
第十章 意识形态
10.1 “左—中—右”
10.2 文化、宗教及种族
10.3 女性主义
10.4 同性恋解放
10.5 基调
延伸阅读
第十一章 理论
11.1 现实主义理论
11.2 形式主义电影理论
11.3 作者论
11.4 折衷及综合理论
11.5 结构主义和符号学
11.6 历史学
延伸阅读
第十二章 综论:《公民凯恩》
12.1 摄影
12.2 场面调度
12.3 摄影机运动
12.4 剪辑
12.5 声音
12.6 表演
12.7 戏剧
12.8 故事
12.9 编剧
12.10 意识形态
12.11 评论
延伸阅读
重要词汇
图例索引
出版后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