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第12版)》简介:

比侦探小说还好看的犯罪心理学入门经典,洞悉人性幽微,远离犯罪伤害。当代犯罪心理学领军人物历经40余年第12次重要修订,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犯罪心理学博士 马皑 领衔全国24位专家学者翻译,中国法律英语权威张清教授审校。中国法学家陈光中,华人第一神探“当代福尔摩斯”李昌钰,“法治之光”罗翔,百万级畅销小说《心理罪》作者雷米,《隐秘的角落》《漫长的季节》导演辛爽,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苏彦婕,心理学泰斗林崇德、心理学家傅小兰、许燕 强烈推荐。

★内容简介★

恶贯满盈的罪犯往往经历过怎样的童年?“天生犯罪人”真的存在吗?凶残的系列杀手都是精神病态者吗?好人为何会做坏事?网络欺凌者通常会选择什么类型的欺凌对象?这些都是犯罪心理学家感兴趣的研究话题。

《犯罪心理学》第 12 版基于心理学的视角着重关注犯罪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全面、准确地整合了犯罪心理学的当代研究、理论及实践。本书的内容按照从一般到具体的逻辑进行编排,首先对犯罪进行界定并阐述如何测量犯罪。其次,讨论了诱发违法和犯罪行为的心理、家庭、社会环境、神经生物等方面的风险因素、情境因素,以及使个体避免走上犯罪道路的保护因素,并着重探讨了攻击与暴力。最后,本书的后半部分探讨了具体的犯罪类型,如未成年人犯罪、杀人、亲密关系与家庭暴力、校园暴力与工作场所暴力、性侵害、职务犯罪、网络犯罪等,既有常见的犯罪形式,也有罕见的犯罪形式,深入剖析了各类犯罪人的特征、心理机制、犯罪预防与矫治,以及犯罪对被害人造成的心理影响。

《犯罪心理学》第 12 版不仅反映了犯罪心理研究理论、模型的新变化,以及近年来在特定研究主题和犯罪类型上获得的新成果,而且还反映了当代社会关注的问题,如网络犯罪行为的增加。

本书适合犯罪心理学、犯罪学、心理学、法学、侦查学、社会学、监狱学、司法精神病学等专业的学习者、教学者和研究人员学习与使用,也可为公安、检察、法律、司法等领域的专业人员提供科学的参考,同时本书还非常适合那些对犯罪心理研究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

★编辑推荐★

1.作者极负盛名

当代犯罪心理学领军人物、深耕研究与教学70余年、历经40年打磨《犯罪心理学》第12次重要修订。

2.译者知名专家

新中国首位犯罪心理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马皑教授组织翻译,译者团队由来自中国政法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西南政法大学等院校的 24 位犯罪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犯罪学与司法心理学领域权威专家、学者组成。保证了内容的绝对专业性。

3.审校团队强大

中国法律英语权威、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清教授,犯罪心理学专家林振林博士组织审校。保证的语言的绝对专业性与准确性。

4.国宝级荐书阵容

中国法学家、新中国刑事诉讼法奠基人陈光中

华人第一神探、“当代福尔摩斯”李昌钰

“法治之光”罗翔

百万级畅销小说《心理罪》作者雷米

《隐秘的角落》《漫长的季节》导演辛爽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苏彦婕

心理学泰斗林崇德

心理学家傅小兰、许燕

5.内容专业

涵盖常见与罕见的以及新型犯罪等10余种犯罪类型,深入剖析犯罪成因、心理机制、预防与矫治;

美国百所知名大学首选教材;

中国多所大学犯罪学、法学、侦查学、社会学、监狱学、司法精神病学等专业的学习者、教学者参考读物。

公检法司从业者案头必备。

6.较之前版本,赠品丰富、版块多样、趣味性加强

随书附赠《犯罪心理学与家庭教育的10大应用》《中外经典案件犯罪心理解析》手册,有趣、有用;

更新大量“热门话题”版块,紧跟社会热点;

新增“研究重点”版块,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

7.较同类书,增值产品丰富,提升融媒体教学体验

每章均配有相关领域专家权威导读;

扫码查看参考文献、援引案件等附加资源;

附赠中英文教学课件(仅教师获取)。

8.双色印刷,提升阅读体验

知识点更清晰,让学习与阅读更高效。

《犯罪心理学(第12版)》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犯罪行为导论/.001
犯罪理论./003
不同理论取向的人性观./005
犯罪学的不同理论视角./007
社会学取向的犯罪学 /007
心理学取向的犯罪学 /008
热门话题 专栏 1-3 移民与被害情况:他们应该信任政府吗/021
精神病学取向的犯罪学 /011
犯罪的界定与测量./012
统一犯罪报告 /013
热门话题. 自我报告研究 /018
犯罪被害情况调查 /020
热门话题 专栏1-3.移民与被害情况:他们应该信任政府吗.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022
犯罪和违法的界定./023
本章小结./026
核心术语./027
思考题./027
02第二章 犯罪行为溯源:发展的风险因素与保护因素/.029
累积风险模型./031
发展级联模型./032
心理弹性./034
家庭风险及保护因素./035
贫穷及其影响 /035
单亲家庭 /036
父母教养方式和行为 /037
热门话题 专栏2-1.流行文化中的教养方式./039
父母的监管 /041
研究重点 专栏2-2.青春期孩子的父母监管与家庭关系./041
兄弟姐妹的影响 /043
父母有精神问题 /043
心理和行为的风险因素与保护因素./044
缺乏安全依恋 /044
热门话题. 专栏2-3.当父母被监禁时./045
同伴拒绝与接触反社会同伴 /046
学前经历 /049
学业失败 /049
研究重点 专栏2-4.心理理论./050
缺乏共情 /050
语言缺陷 /052
智力水平 /05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054
品行障碍 /056
对立违抗障碍 /057
本章小结./059
核心术语./061
思考题./061
03第三章 犯罪行为溯源:生物/神经因素/.063
神经心理学与行为./064
治疗方法 专栏3-1.模式失活疗法./067
遗传与反社会行为./068
行为遗传学 /069
双生子研究 /069
双生子早期发展研究 /071
儿童和青少年发展的双生子研究 /072
收养研究 /072
分子遗传学 /074
心理生理因素./074
气质./075
气质的特点 /076
环境风险因素./077
神经毒素 /077
铅 /078
热门话题 专栏3-2.铅及其有害影响./079
镉 /080
锰 /081
汞(甲基汞) /081
微量营养素的保护作用 /082
产前与产后营养不良 /082
尼古丁、酒精与药物接触 /083
颅脑损伤 /084
大脑发育异常 /085
激素与神经递质 /085
本章小结./087
核心术语./089
思考题./089
04第四章犯罪行为溯源:学习与情境因素/.093
行为主义./095
斯金纳的行为理论 /096
作为科学方法的行为主义 /097
斯金纳理论的概念 /097
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犯罪 /098
社会学习./099
期望理论 /100
社会学习中的模仿 /101
不同交往–强化理论 /102
挫折诱发的犯罪./103
社会化型犯罪人与个体化型犯罪人 /104
挫折诱发的骚乱 /104
挫折与犯罪 /105
犯罪行为的情境诱因与调节因素./106
权威煽动的犯罪行为 /106
热门话题 专栏4-1.国家安全审讯:心理学的作用./107
去个性化 /110
斯坦福监狱实验 /112
BBC监狱实验 /113
去个性化和群体暴力 /113
研究重点 专栏4-2.摄像头会影响旁观者的冷漠吗./114
旁观者效应 /114
道德推脱 /116
本章小结./120
核心术语./122
思考题./122
05第五章 人类的攻击与暴力/.125
攻击的界定./127
反应–冲动型攻击与控制–工具型攻击 /127
被害人的解释 /128
研究重点. 研究重点 专栏6-3.性别响应项目./179
预防与矫治方案的分类 /182
初级预防 /183
次级预防 /184
三级预防 /185
本章小结./190
核心术语./193
思考题./193
07第七章 精神病态/.195
什么是精神病态./197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197
原发性精神病态 /198
行为描述./199
行为特征 /199
智力差异 /200
精神病态与精神障碍 /200
精神病态者的自杀倾向 /200
其他重要特质 /201
犯罪型精神病态./202
犯罪型精神病态的流行率 /203
犯罪型精神病态者的犯罪模式 /203
犯罪型精神病态者的再犯率 /204
精神病态的心理测量./204
PCL-R /205
对PCL-R的批评 /205
研究重点 专栏7-1.企业型精神病态./206
精神病态的核心因素./207
双因素观点 /207
三因素观点 /207
四因素模型 /208
三元精神病态模型 /208
研究重点 专栏7-2.精神病态特质有积极的一面吗./210
精神病态与暗黑三人格 /211
女性精神病态./211
种族/民族差异./212
未成年人精神病态./213
治疗方法专栏7-3:对具有精神病态特征的未成年人的治疗项目./213
未成年人精神病态可以被识别吗 /214
伦理考量 /215
未成年人精神病态的测量 /216
神经心理学因素与精神病态./217
遗传因素 /217
神经心理学与精神病态 /217
神经心理学的基础概念与术语 /217
中枢神经系统的差异 /218
大脑半球不对称与缺陷 /218
额叶的神经心理学研究 /219
杏仁核与海马功能障碍 /220
周围神经系统的相关研究 /220
自主神经系统的相关研究 /222
精神病态者的童年./224
精神病态犯罪人的矫治./225
对有精神病态特征的儿童和青少年的治疗 /226
本章小结./229
核心术语./231
思考题./231
08第八章 犯罪与精神障碍/.233
精神疾病的界定./236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237
精神分裂症谱系与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238
双相障碍 /239
重性抑郁障碍 /239
研究重点 专栏8-1.重性精神障碍会导致犯罪吗./240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241
受审能力./242
受审能力评估 /243
受审能力的恢复 /244
刑事责任能力./246
刑事责任能力评估 /246
抗辩成功后的干预 /248
精神失常的鉴定标准 /249
有罪但患有精神疾病 /252
特殊的抗辩及其条件./253
创伤后应激障碍 /253
分离障碍 /254
分离性身份障碍 /255
分离性遗忘症 /256
精神障碍与暴力./257
精神障碍者的暴力行为研究 /257
麦克阿瑟研究网络 /258
有精神障碍的囚犯./259
危险性与风险评估./260
塔拉索夫案 /261
暴力风险因素与测量 /262
本章小结./264
核心术语./266
思考题./266
09第九章 杀人、伤害、亲密关系与家庭暴力/.269
定义./271
杀人罪 /272
严重伤害 /273
杀人案的人口统计学及其他因素./273
种族/民族 /273
性别 /274
年龄 /274
社会经济地位 /274
情境 /275
武器 /275
热门话题专栏9-1.《反暴力侵害女性法案》多年历程./276
杀人犯罪行为人的心理因素./277
普通争执杀人 /278
实施重罪过程中的杀人 /279
研究重点专栏9-2.匹兹堡青少年研究:危险的男孩与暴力的男人./280
未成年杀人犯 /281
未成年杀人犯的心理特征 /281
研究重点. 专栏5-1.追踪欺凌行为./129
攻击理论./130
行为学观点 /130
挫折–攻击假说 /132
武器效应 /133
热门话题 专栏5-2.枪支暴力:真正的民族危机./133
认知–新联想理论 /134
兴奋迁移理论 /135
替代攻击理论 /135
攻击和暴力中的社会学习因素./135
榜样作用 /136
观察学习 /137
热门话题 专栏5-3.高关注度案件中的攻击行为./138
攻击的认知模型./140
认知脚本模型 /140
敌意归因模型 /140
唤醒及其控制 /143
一般攻击模型 /143
I3理论 /144
显性攻击行为与隐性攻击行为./144
反应性攻击与主动性攻击 /145
攻击的性别差异 /146
媒体暴力的影响./147模仿犯罪 /150
本章小结./152
核心术语./154
思考题./154
06第六章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157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界定./158
法学的界定 /159
社会学的界定 /160
心理学的界定 /160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性质与程度./160
身份犯罪 /162
未成年人严重违法犯罪 /163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的性别差异 /164
治疗方法专栏6-1.帮助未成年人管理愤怒情绪:少年司法愤怒管理项目./166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发展理论./168
莫菲特的发展理论 /168
研究重点 专栏6-2.成年初显期与“Z世代”./171
发展理论中的性别差异 /173
斯坦伯格的双系统理论 /174
强制发展理论 /175
冷酷无情特质理论 /176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与矫治./177
治疗与康复策略 /177
成功项目的特点 /178
专栏9-3.男孩、女孩与杀人行为:原因及手段./282
未成年杀人犯的矫治 /284
亲密关系暴力./285
同性恋或非异性恋中的亲密关系暴力 /287
执法人员与军人家庭中的亲密关系暴力 /288
老年群体的亲密关系暴力 /289
施虐者的心理
学与人口统计学特征 /289
家庭暴力./291
发生率 /292
被害人 /292
虐待儿童与忽视 /292
被诱拐、离家出走与被遗弃的儿童 /295
典型陌生人诱拐 /296
医疗性儿童虐待 /297
虐待性头部创伤 /298
杀婴 /299
多重暴力家庭 /299
同胞间的暴力 /300
针对父母的暴力 /300
热门话题 专栏 9-4.谁来维护那些有发育障碍的人./302
虐待老年人 /302
家庭内的暴力循环 /304
本章小结./305
核心术语./307
思考题./307
10第十章 多重谋杀、校园暴力和工作场所暴力/.309
侦查心理学./311
画像的形式./311
心理画像 /312
嫌疑人画像 /312
犯罪地理画像 /313
犯罪现场画像 /313
可疑性死亡分析 /317
多重谋杀./318
定义 /319
研究重点专栏10-1.系列杀手:被害人的数量很重要./320
系列谋杀./321
目标与作案手法的选择 /322
系列谋杀案的地理特征 /323
风险因素与心理动机 /323
女性系列杀手 /324
大规模谋杀./325
公共场所大规模枪击事件 /326
热门话题专栏10-2.大规模枪击事件对幸存者造成的长期影响./327
大规模谋杀的类型 /329
恐怖主义犯罪./329
对恐怖主义的界定 /331
恐怖分子的类型 /332
追随者与领导者 /333
恐怖主义的社会心理背景 /337
恐怖分子的动机与理由 /337
校园暴力./338
热门话题 专栏10-3.校园枪击事件的应对./340
校园枪击事件 /340
校园枪手的心理特征 /342
工作场所暴力./343
工作场所暴力的类别 /344
工作场所暴力的行凶者 /345
本章小结./347
核心术语./350
思考题./350
11第十一章 性侵害/.353
界定与统计数据./355
约会与熟人关系中的性侵害./357
大学校园氛围调查的验证研究 /357
热门话题专栏11-1.校园性骚扰和性侵害调查./359
强奸与其他性侵害的发生率和流行率 /360
性侵害对被害人的影响./360
心理影响 /360
身体伤害 /361
性侵害易感性因素./362
情境因素 /362
地点 /362
被害人的年龄 /362
关系因素 /362
饮酒 /363
受害历史 /363
冒险行为 /363
犯罪人的特征:谁在犯罪./364
性犯罪人的年龄 /365
再犯与犯罪史 /365
运用犯罪现场分析来预测再犯 /366
对强奸与其他性侵害的支持态度和误解 /367
强奸误解 /368
交流中的认知歪曲 /368
色情内容的影响 /369
强奸模式的分类./371
研究重点专栏11-2.真人秀、体育节目、色情制品与女性物化./371
马萨诸塞州矫治中心分类系统 /372
研究重点专栏11-3.性导向型入室盗窃./374
马萨诸塞州矫治中心分类系统(第三版) /375
马萨诸塞州矫治中心分类系统(第四版) /376
性犯罪人的矫治./377
本章小结./380
核心术语./381
思考题./381
12第十二章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性侵害/.383
儿童性虐待的发生率与流行率./385
情境特征与被害特征 /387
家庭内儿童性虐待 /389
性接触的类型 /390
性侵害对儿童造成的心理影响./391
儿童性犯罪人的特征./391
年龄与性别 /392
研究重点专栏12-1.未成年性犯罪人的登记与公告./393
被害人的选择 /394
生活背景 /394
人际关系与亲密关系缺陷 /395
认知歪曲 /396
神经认知功能 /396
再犯与风险评估./396
风险评估 /398
儿童性犯罪人的分类./399
马萨诸塞州矫治中心分类系统:猥亵儿童(第三版) /400
女性性犯罪人分类 /402
网络性犯罪./403
谁是网络性犯罪人 /403
谁是被害人 /404
网络性掠食者 /404
人口贩卖./405
儿童性犯罪人的矫治./407
本章小结./409
核心术语./411
思考题./411
13第十三章入室盗窃、入室行凶、盗窃与白领犯罪/.413
入室盗窃./415
入室盗窃的特点 /416
谁会实施入室盗窃 /416
入室盗窃的情境线索与目标选择 /417
入室盗窃犯的认知过程 /419
入室策略 /420
入室盗窃犯会在哪里行窃 /420
方法和模式上的性别差异 /421
盗窃目标与销赃 /421
动机 /422
入室盗窃犯的分类 /423
对失窃者的心理影响 /424
入室行凶 /425
偷盗-盗窃与机动车盗窃./425
机动车盗窃 /425
诈骗与身份盗窃./427
热门话题专栏13-1.身份盗窃:每个人都可能是被害人./428
入店行窃./431
哪些人会入店行窃 /432
动机 /434
代理性入店行窃 /434
以入店行窃为职业 /434
入店行窃的方法 /435
偷窃癖:事实还是虚构 /435
白领犯罪与职务犯罪./436
格林的职务犯罪四分类 /437
热门话题专栏13-2.政治犯罪:未经验证的问题./438
职务犯罪的流行率与发生率 /439
法人犯罪 /439
合理化与中和技术 /440
个人型职务犯罪 /441
本章小结./442
核心术语./444
思考题./444
14第十四章 暴力财产犯罪、网络犯罪与恐吓犯罪/.447
抢劫./449
银行抢劫 /450
新手劫匪与专业劫匪 /450
商业场所抢劫 /452
街头抢劫 /453
动机与文化 /453
团伙抢劫 /455
网络犯罪./456
热门话题 专栏14-1.网络犯罪:攻击与入侵./457
隐私问题与网络犯罪法 /458
网络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459
跟踪./459
跟踪类型 /461
网络跟踪 /462
网络欺凌./462
心理影响 /463
流行率 /464
谁是网络欺凌者 /464
研究重点专栏14-2.网络欺凌模型的提出与改进./465
网络欺凌的特点 /466
劫持人质犯罪./467
工具型劫持人质与表达型劫持人质 /467
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劫持人质分类 /467
劫持人质的应对策略 /468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469
纵火罪./469
犯罪率与流行率 /469
纵火行为的发展阶段 /470
成年人的持续性纵火 /472
女性纵火犯 /472
纵火行为的分类与发展轨迹 /473
心理障碍 /474
本章小结./476
核心术语./478
思考题./478
术语表./479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