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简介:
★ 以女性視角剖析台灣史上第一起女性連環詐欺弒親案。
★ 獄中親訪現存唯一女死囚林于如,融合其自傳與相關人士訪談,揭露「驚世媳婦」以外的面向。
★ 在宛如《柯波帝:冷血告白》的抽絲剝繭中,除了謀殺,也窺見六合彩風潮下的賭徒。
耗時三年、多方調查
首部臺灣女性連續殺人犯的罪案書寫
卓越新聞獎得主胡慕情獄中多次採訪死刑犯林于如
取得親筆自傳
試圖探討悲劇成因、判決過程與真相
「我恨不得一聲槍響,讓我脫離苦海,但是為什麼,我是驚世媳婦?」
二○○九年,年僅二十七歲的林于如被控謀殺自己的母親、婆婆和丈夫,經過最高法院進行生死辯論後,判處死刑定讞。
迄今為止,臺灣因謀殺判死的女性僅有四人,她是二十多年來首例,也是目前唯一尚未執行死刑的女囚。當時媒體大幅報導其犯案過程與動機,稱她為「黑寡婦」、「驚世媳婦」,數家媒體與判決書的故事版本卻各有出入。
情殺、財殺……女性被認定的謀殺理由,其實與男性並無殊異,但殺妻的男性不會是獵奇的對象,他們不會被稱作「驚世丈夫」。而人的行為軌跡,是否又能歸於單一因果?
本書是資深記者胡慕情採訪林于如案相關人士的紀錄。在一次次心理攻防、信任的破壞與建立之後,林于如也親手寫下自己的人生詮釋。採訪過程、媒體敘事、判決書文本,融集了各方人士與林于如本人對案件的看法,以及林于如自傳中的生命軌跡與犯罪歷程……在所有觀點的並陳與對話當中,或許我們能嘗試從悲劇的事實邊緣,提煉出可被理解與重視的社會脈絡。
你若想死,不怕沒鬼可做
母親、婆婆與丈夫的死亡,她都認罪了
媒體報導中的自己竟如此陌生
她否認因賭債殺人,筆下的人生卻是死亡與背離的賭注
在任何一種烏托邦願景中,幸福都是必要條件。
這意味著,在現實中,幸福是無法得到的……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摘录:
她說因著監所的特殊性,受刑人習於試探與測試管理員或是任何外部人員「可以為她做什麼?」比方監所原則上規定九點要躺平,「受刑人就會問說,那我不吵到別人可不可以寫經書?」一旦管理者答應一次,或允許某人有例外行為,其他人就會比照辦理,想辦法從規定下得到好處。「我們夜寢接觸收容人都是晚上,一位管理員必須照顧二、三百位收容人,如果監所有特殊狀況,需要調動管理員,那可能一晚會變成每位管理員必須顧到五、六百人。雖然說晚上是收容人的休息或睡覺時間,但如果有人睡不著,或有身心狀況、斷藥等等情況,她就可能吵別人。這時候,不管收容人提什麼要求,我們就會以滿足他們要求為第一。」 矯正機關的人力困境,使矯正變得難以推進、僅有看守的功能,導致社會對受刑人復歸成為「正常的一員」不抱期待。沒有期待的未來,讓受刑人將「舒服地在監獄生存」視為第一要務,而在監所裡「精進」操控跟說謊的能力。「她們可能不是刻意為之,」王欣感嘆:「而是她們已經習慣這樣說謊與操弄,那早已變成她們生活的一部分。」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目录:
目次
序
上篇:她,驚世媳婦
謀殺
懷疑與逮捕
探問
監禁與鬥爭
診斷的囿限
懸於岩壁
中篇:我是林于如
瘋癲及其死亡
親害
父親的死亡
十七歲,分裂與分家
那個男人
二十二歲,我進入劉家
改不了的命運
家鬥與保險
我和他在二十七歲殺了我媽媽
是的,我殺了他
下篇:生命的田野
自我詰問
視角的矛盾
暗面
對話的喧聲
她與她們
行過
後記
謝辭
版權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