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稻盛和夫:利他》简介: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9级地震。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吞噬了近两万条生命。不仅是天灾,还有人祸,海啸导致核电站机组受损,辐射物泄露,周围的生命及环境受到威胁。亲人罹难,房屋损毁,往日平静、富足的生活不复存在。面对天灾和人祸,最大的难题是如何调整幸存者们的心理,使他们能够尽快地回到正常生活轨道上去,重建家园。 两位作者均已经受戒出家,一位年近八十岁,另一位业已九十岁。他们从佛教的视点,关于地震灾区的重振和现代社会伦理道德进行了畅所欲言。从出家秘闻到吵架技巧,从如何面对疾病,到日本的政治、经济、以及环境问题。在这些涉猎广泛的讨论当中,两位作者的智慧之语蕴藏着深远的意义。
《对话稻盛和夫:利他》摘录:
除非自身经历,否则我们是无法真正感受到他人的痛苦的。
《对话稻盛和夫:利他》目录:
第1章
遭遇大地震
鼓起勇气、就在当下 ——摆脱“千年一遇”灾难的途径
在“因病卧床”的半年中所得的感悟
与二战结束时的经历一样,坚强的信念让我们得以战胜逆境
我对“第二故乡”——日本东北地区民众的顽强充满信心
感觉像是遭到了上天的戏弄
时刻铭记“人的想象力存在着局限性”
第2章
反论的人生观
为什么好人多磨难? ——任何恶世都终将改变
“小善如大恶”,“大善似无情”
“代受苦”——罹难者为我们承受了痛苦
与其因为负债而自杀,不如干脆“不负责地赖账”
幸存者承担着对于先逝者的义务
学习当年战争孤儿“抢夺精神”中的生存活力
“生生流转”与“诸行无常”——在绝望中重振的智慧
第3章
震灾后的活法
“利他”劝言——为了“他人的幸福”而活着
令人感动的坚持笔录震灾罹难者姓名的女士的身影
总会有人主动向身陷困境的人伸出援手
“斤斤计较”和“利己主义”是社会恶源
一个从不谋利的宗教团体为何能够不断兴建庙宇?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那些“看不见的存在”
忘掉自己、利益他人——“忘己利他”的教诲
“地狱”与“极乐世界”的差别微乎其微
关键是要“发出声音”、“为了他人”、“大家共同”进行祈祷
“微笑的力量”——悲颜带来不幸,笑颜引来幸福
第4章
新日本人论
改变日本,就在当下——致已经忘记“少欲知足”和“慈
悲”的日本人
非常时期应该遁寻非常时期的行事规则
“九十年”生涯中没有比现在更奢侈的时代
现在需要“忍辱”精神
从未见过像现在这样人心阴暗又险恶的时代
刻薄待人只会令自己受苦
“母爱”是释迦牟尼佛“慈悲”的典范
不依靠政府的子女津贴,要凭自己的力量养育孩子
“为何不能杀人”这样的问题根本就不需要理由
应该让孩子面对“家人的离世”
第5章
“利他”的实践
人为何“劳动”——通过“利他奉献”提高心性
只要全身心投入,再厌恶的工作也终会产生热情
以忘掉自己年龄的热情沉浸于工作中
废寝忘食的工作,可以匹敌出家人的修行
为什么会在“七十八岁”时“无偿”担任日航会长
使公司改变的不是“技术”而是员工的“心”
消除精英意识壁垒的“一千日元会费”的联谊会
只要有一名员工能够“觉醒”,便能够唤醒更多的身边人
商业决策也应该以“做人之道”为基本原则
员工们不再盲从员工手册,开始学会在工作中开动脑筋
第6章
生死之间
关于“长寿”与“死亡”——如何与“生老病死”这四苦打交道
正是因为“诸行无常”,所以灾后日本将会迎来好运
“年纪越大活得越辛苦……”——过于长寿的日本人
不生重病安然离世的人是因为“受到了眷顾”
“寂听极乐旅行团”让“死亡之途”不再恐怖
跋——濑户内寂听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