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之变》简介:

在潘绥铭教授的主持下,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在2000年、2006年和2010年,三次对中国人的性生活性关系进行了全国总人口的随机抽样调查。这本书就是三次调查的结果的汇总与分析。

本书深刻地揭示出,在21世纪的前10年里,中国人的性生活与性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有一些很出乎人们的意料。本书分为多个专题,不仅包括18~61岁中国人的性观念、性欲、性生活、性技巧等,也包括婚外情、一夜情、找“小姐”等各种非主流的性关系,还包括14~17岁少年的性状况,更包括了“多元性别”与同性恋等的情况。在每个专题里不仅发布了大量的统计数据,而且剖析了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还从性文化的高度进行了深入阐述。

《性之变》摘录:

  中国成年人对于青少年的一切讨论中,都渗透着浓厚的“接班人情结”,其实就是幻想通过控制下代来实现“永生”。与祖先崇拜相结合,这就是汉民族的生命观。   笔者认为,这不仅是荒谬的而且是徒劳的。笔者主张的是“跟护”:我支持孩子朝任何方向走,我只是告诉你前面可能有什么,而且跟在你后面保护。如果你真的掉到坑里了,我负责把你拉出来。然后,你还可以再次选择,我也一直跟护到我的最后。

《性之变》目录:

第一章 背景与介绍
1. 权利与快乐的兴起
2. 主体建构的研究视角
3. 本书的四次全国调查的简介
4. 什么人、什么话题更敏感?
第二章 主体构建的性
5. 性道德观的革命
6. 性欲望的主体建构
7. 性的独处与独立
8. 脏与耻:性的负面建构
9. 性的心虚
讨论:性制度的情感动力
第三章 身体之性
10. 性之酷:“性风采”
11. “亲密消费”
12. 胖瘦与性
13. 女性减肥:身体的想象与管理
14. 女性的生殖健康与性
讨论:注意身体,性的身体!
第四章 社会化的性
15. 性的社会寿命
16. 不同的阶层,不同的性
17. 人口流动中的性
18. “看黄”剖析
19. 网上性爱与网下的性实践
讨论:性与阶级的相互建构
第五章 性别之性
20. 阴蒂知识及其作用
21. 性/别的交往与沟通
22. 性别气质的主体建构
23. 多元的社会性别与性取向
讨论:性,不应有别
第六章 关系中的性
24. 爱不分先后:婚前性行为
25. “无性婚姻”行将逝去
26. 夫妻爱情与“性福”
27. 性关系中的性高潮
28. 性行为革命:性技巧的社会禁忌之瓦解
讨论:性生活不和谐的根本原因
第七章 健康的性
29. 上网与身心健康之关系
30. 性烦恼
31. 性病与风险行为
32. 新毒品,新威胁
讨论:性的“医学化”与“病态化”批判
第八章 少男少女之性
33. 性化时代的中国少年
34. 青少年心中的性与爱
35. 独生子女与“单性别成长”
36. 成年人眼中的性教育
37. 性教育的效果
38. 少年的性爱
讨论:未成年人的性权利
第九章 非主流的性
39. 男人的多伴侣
40. 女性的多伴侣
41. 婚外之性
42. 一夜情
43. 多人的性行为
讨论:异性专偶制的苛政
第十章 交易中的性
44. 非商业的买性与卖性
45. 男客分析
46. 小姐为什么能在“严打”中生存?
讨论:卖淫不是性
第十一章 性的防护
47. 童年的性接触
48. 暴力与性
49. 性骚扰
讨论:主体建构视角的最佳例证
第十二章 论调查方法
50. 整体真实度:减少问卷调查失真的新方法
51. 属性变量的量化转换初探:“有条件赋值法”
52. 隐蔽人群的规模推算
53. 网站性调查批判
讨论:研究方法反思
第十三章 总论:“全性”
54.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反思
55. “全性”的新概念:本研究的全面设计
56. 全性的总分
57. 开放与保守:全性的倾向
58. 中国性文化的走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