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聊天的正确打开方式》简介:

你问出口的小问题,也会对孩子产生大影响!

444个启发性问题,既对孩子予以全方位关注,又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隐私;

197个话引子,引导父母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看法。

每天跟孩子少一点啰嗦、无聊、烦恼与矛盾;多一点平等、话题、了解与关爱。

给孩子一点点启发,听他用自己的语言,展现最真实的自我。

◎ 编辑推荐

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

挺好的/还不错。

没了?

没了。

☆ 孩子放学后,你是这样跟孩子聊天吗?

或许你不曾发觉这种交流有问题,因为孩子还要赶去上课外班、赶回去吃晚饭、赶紧洗澡、赶紧写作业,甚至抓紧时间睡觉;

或许你发觉这种交流有问题,但却认为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是孩子敷衍你,孩子不愿意跟你交流,因为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孩子进入青春期了所以叛逆;

或许你想改变现状、想跟孩子好好谈谈心,但你忙于工作、疲于家务,好不容易读完几本沟通类书籍,却发现方法真多,运用真难,下定决心容易,长期坚持很难。

☆ 这样聊天的问题在哪里?

孩子不是只会接受指令的机器人,需要有跟父母表达自己想法的时间和机会,如果父母每天无视或忽视孩子的想法,直到某个时刻后知后觉地发现对孩子太不了解了,发现孩子愿意告诉任何人内心的想法——除了你,发现自己成了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则往往追悔莫及。

孩子也许不是不想说,而是不会说,不知从何说起。如果问你今天工作怎么样,你会如何回答呢?孩子是否有能力为每天接收的海量信息、产生的各种想法和情绪找到一个出口呢?孩子越是沉默,越需要父母的引导来为他提供这个出口。

☆ 那父母应该怎么引导,怎么跟孩子沟通呢?

有这么一本不起眼的小书,没有理论、没有概念、没有方法。

它有的是足够多的问题和话引子,都是父母平日里很难想到要问或者想问却不知怎么问出口的;不善沟通的父母可以照着提问,会提问的父母也可以根据自家情况对问题作出调整,每天问点新内容,亲子交流不烦恼。

☆ 它有的是对孩子性格、心理、思维和人际交往等多方位的关注,不过分纠结孩子成长的某一个方面,结合日常生活的具体情境提问,让孩子会答、愿意答、乐意答,从细节入手也能让孩子直观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注与关心,而让孩子用语言把自己的生活讲出来,更能增强他对自我的认识和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

它有的是对孩子个性和隐私的尊重,不为获取想了解的信息对孩子刨根问底,而是用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让父母在每天的潜移默化之中增进对孩子的了解。每隔几个问题还以“我去过/听过/看过/想过”为话引子跟孩子分享自身的经历,从心底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平等的个体去对待。

希望你翻翻本书,每天跟孩子少一点啰嗦、无聊、烦恼与矛盾;多一点平等、话题、了解与关爱。

◎ 内容简介

为人父母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辛苦忙碌一天后想跟孩子聊一会儿,一开口似乎总是“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面对每天近乎一成不变的提问,孩子也渐渐失去了兴致。不知不觉间,父母发现跟孩子的沟通好像越来越难、越来越少,也越来越无趣了。

本书提供了比“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更好的444 个启发性问题,父母可以随时、随地、随机选择一个问题提问,这些问题或简单、或深刻、或直白、或有趣,有助于营造轻松良好的沟通氛围,让父母和孩子从无话可说变成无话不谈。444 个问题涵盖了孩子在校的方方面面,其间还穿插了197个“以己为例”的话引子,引导父母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看法,增进沟通的同时也有利于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和感情。本书同样适合家中长辈或亲朋好友,随手翻翻,跟孩子聊天不再困难。

《跟孩子聊天的正确打开方式》目录:

作者序
本书是一个工具,可以为亲子沟通提供一些引子。
最初,它只是一张问题清单,贴在我那辆破旧不堪、2000 年产丰田汽车的中控台上。它包含一系列充满好奇意味的开场白,旨在帮助我的儿子、他的母亲以及我自己完成一些意义匪浅的课后交流。在我开始撰写这一清单时,他五岁。而在那之前,我们之间的课后交谈既杂乱无章,亦收益甚微。在我孩子的心智与灵魂的世界内,一个活生生的宇宙曾在(并将持续不断地)延展、扩张。尽管这一宇宙让我挂心不已,但当每个筋疲力尽的上学日结束的时候,花一点时间来为他的一天做个总结,竟成为一件令人苦不堪言的差事。
这其中一定有什么东西被忽略了。我回忆起自己生活中多次重现的场景,当我不得不当场概括自己的经历时,也会觉得困难重重、难以为继。
因此,我索性提前准备了一个问题清单。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不断往上添加问题,清单也越变越长。我写这些内容的时候,主要是为解决自己家庭的问题。不过,现在执于你手中的这本书,是我为了你,为了所有深爱自己的孩子却对交流苦恼不已的父母和照料者而写的。
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
今天在学校怎么样?
你今天学到什么东西了吗?
今天在学校感觉怎么样?
以前,当我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引导我的儿子将他一天六个小时的时光缩减为一两个字的回答。随后这件事情就算了结了。这样一来,我就和那些只阅读新闻标题却忽略报道内容的人一个样了。
要知道,这并不是我儿子的错,而是我的错。
是我一开始提出了错误的问题。
本书希望可以帮助你找到正确的问题。每一页所列出的问题,都是那些在我们交谈的当下,很难想到要去问的。一些问题饶有趣味,另一些则引人深思,还有一些会显得傻里傻气。一些问题会为那些通常难以展开的话题,譬如心理健康、性格个性、身份认同等,开启一道道大门。一些问题会鼓励你去分享那些你总是不知该如何谈论的事情。这些问题丰富而多元,适用于各年龄段不同生活背景下的学童。你可以按照任意顺序提问,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对问题作出调整。此外,本书也包含若干“以己为例”部分,鼓励你从自身经历出发,与孩子沟通和分享。
人类渴望交往与联结,却总是在寻觅的过程中陷入泥途。本书列出的这些问题,就是为弥合理想与现实的沟壑而存在的。
重要的并非这些问题所包含的内容,亦非它们所牵引出的回答。“交流”这一简单的举动才是重若千钧的东西。各年龄段的孩子都会渴望保留一定的隐私和个性,他们的诉求理应得到尊重。本书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帮助你去知悉孩子一天生活的每个细节,而是让你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人”开始去了解。
总的说来,本书仅仅关乎交流。话题丰富而周详,同时家长和照料者无须贡献太多时间和精力就能上手。
在书里,我并不想就如何为人父母进行宣教。我既不提供专业知识,也不给予学习指导或生活方式指导。我所给出的,仅仅是一点儿助力,能让你跟孩子敞开心扉、让你们的联结与沟通变得更为顺畅。本书是一个工具,当你驾车停在学校的接送线内、落座吃晚餐前,不妨随意翻阅一下,当然也可以在你想到的其他任何时间和地点。
在所有的相处中,沟通都是弥足珍贵的,但在日复一日的压力以及令人疲乏的日程安排中,交流似乎变得步履维艰。本书提供了一些解决途径。相信这些问题能让你跟孩子的沟通更为深入全面,让你们的联结更加稳固强大。我知道本书自有其价值,因为我已在其中找到了,相信你也能。愿你享受其中。
丹尼尔 ·J.克劳福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