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家庭?》简介:

她们曾经是律师、会计师、教师、设计师、记者、医生、出版商、学者……有着高额的薪水和远大的职业前景,最终却有了一个共同的归宿:全职家庭主妇。

作者沙尼·奥加德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伦敦女性及其伴侣进行了深入采访,这些女性为了照顾孩子回归家庭,而丈夫则继续从事高薪工作。媒体和政策鼓励职业女性维持工作和家庭的平衡、构建伙伴式的平等夫妻关系。而女性们面对的现实情况却截然相反:不友好的职场文化、对家庭妇女的污名化和对育儿事务的贬低……她们牺牲了事业,结果发现家庭也不是真正的避风港。

沙尼向我们揭示了性别平等口号和女性遭受的不公正待遇间的巨大落差:自主选择的背后是结构性的不平等,幸福的表象之下则是深深的愤怒和失望。《回归家庭》希望能够倾听这些女性的心声,并以此为起点,帮助她们在家庭生活和工作中,获得迟来的、真正的平等。

【编辑推荐】

★她们是高学历、高收入的职业女性,本该在职场上大展身手,但是——

性别歧视与职场天花板阻断了 女性的上升空间,高强度和高要求的职场文化吞噬了个人生活。主妇生活进一步削弱她们的职业竞争力,重返职场变得困难重重。她们最终回归家庭,看似出于自愿,实则没有选择。

★ 她们是高喊Girl Power的一代,不做贤妻良母,追求事业家庭双丰收,但是——

一面是《欲望都市》《傲骨贤妻》,以及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等注重自我选择和奋斗、达成事业家庭平衡的女性形象,一面是毫无育儿支持、对家务劳动无限贬低的社会文化。她们抱持着双赢的幻想,陷入两难的窘境,抛弃了事业,却发现家庭也不是避风港。

★她们是新时代全职妈妈,本应在家庭内部和伴侣平等以待,但是——

她们支持着伴侣的高强度工作,独力承担育儿和家庭事务,却成为外人眼中游手好闲的阔太太,家人眼中的寄生虫和仆役。她们努力展现自信与平衡,但压抑和愤怒从未消失。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曹晋作序盛情推荐,直面妇女在家庭、职场的不平等处境和真实心声。

《回归家庭?》摘录:

然而,这种掩饰会时不时地突然崩塌,暴露出平等主义理想和不平等的生活现实之间的根本矛盾。利兹曾是一名学者,嫁给了一名律师,八年前在第一个孩子出生后中断了事业。她讲了一个短暂打破平等主义家庭迷思的小插曲。她 9 岁的儿子从学校带回来一份问卷,问他帮忙做过多少家务。他勾选了“我经常去采购,我经常打扫浴室”。利兹恼怒地质问他 :“好像不对吧!我没见你经常干这些!”儿子坚持说他经常干。这时,利兹的丈夫插嘴 :“不是啦,我去买东西时,他确实常跟我一起 去。”“但我一个礼拜采购三次,你俩从没帮过忙啊!”利兹生气地说。利兹的愤怒暴露了平等型夫妻不过是她悉心营造的家庭迷思。然而,像这样短暂地颠覆迷思,几乎无济于事。更重要的是,就像利兹的话暗示的,她的愤怒是针对儿子没能分担重任,而不是丈夫。最终,她压下了在这一事件中浮出水面的矛盾。“好吧,”她笑着总结道,“每人干多干少总归各有各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