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未来我不想去》简介:

《有些未来我不想去》是一本书信形式的随笔集,每一篇都是写给“亲爱的人”,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渴望有这样一个倾听者,这29封信也是作者写给每个阅读此书的陌生人以及自己的。内容包括成长的追问,对多元文化的理解,梦想的坚持,关于爱情的困惑……每一篇都饱含了作者的深情和对人生的感悟。这些文字或许是黑夜里一闪而过的星光,虽然转瞬即逝,但也足以支持我们抵达下一个光明的时刻。

=========

★伴随你的这些困惑,也曾在无数个夜晚使我焦灼★

★现代女性认识自我与世界的“探索之书”!

★这本书,正在温暖和照亮像你一样孤独的年轻人!

★从中学语文老师到《纽约时报》的作者,从上海到艾奥瓦、洛杉矶

★文化的碰撞,灵魂的求索

★一路挣脱传统教育的束缚,回望成长中的爱与蜕变

=========

读者留言精选:

有时候想想,不断脱离熟悉的环境、不断清零的人真的很勇敢,能够坦诚接纳那个苍白又泯然众人的自己……无法面对最真实的自己,也就没办法清澈地看到这个世界。

——娇

如果年轻的时候能够懂得,生活的艰辛才是上天给我们最大的礼物,大概所有人的人生都会不一样吧。

——邮差

夜里被恐惧和焦虑“煮”得睡不着,想起你的文章,起来温读,不胜温暖。

——雯

《有些未来我不想去》摘录:

美国人身上普遍存在的这种过分乐观也让我浑身不适。美国文化有一种强烈的笃信:生活中的所有问题都可以解决。 作家詹姆斯·鲍德温对他的同胞一阵见血的观察:美国人不懂得真正的苦难是什么。他们不懂得人可以深陷苦难而难以自拔,他们也不会懂得:苦难、不幸、伤痛是人生的一部分,甚至是绝大部分。他们只会笑着对你说:Hey, easy. Have fun! 一旦遭遇,重要的不是寻找解释,而是接受和承担。 接受和承担,于我,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承担,我更希望我能有勇气去承担社会、民族乃至人类的群体命运,而不选择逃避。 《帝国的工作坊》中重新定义了文学的审美标准:要去书写私人的、具体的、现实的“小事”,不要去进行普遍的、抽象的、形而上学的“思考”。 顾随先生说,既然选择了文学,就不该奢求过平常人的生活。 我写给自己未来的期许,我希望自己不因恐惧而去选择安逸,而是根据内心选择去看“大”的文学、“真”的生活、“苦难”的人群,不去拥抱世俗的安定、光鲜、舒服,以及所谓的“成功”—这些都让我无限接近“死亡”,而非“活着”。

《有些未来我不想去》目录:

自序:人生是一场孤独的旅程
第一部分:人生中有很多的事情要等
003 天落雨
008 人生作为修行
015 永远有一部分自我落在黑暗中
021 亲密的联系
026 我转不动了
031 迷茫的终结
036 年轻时候的爱情
044 我对上海的爱与恨
050 人生中有很多的事情要等
055 爱与无情
060 为当前而活
第二部分:有些未来我不想去
067 五年了,写给我的学生
075 多元文化之感
080 无处安放的传统
086 又好笑又伤心
095 附:《玛里琳·鲁宾逊:重新定义美国价值》
109 绝望与现代迷信
116 现实的土壤
123 附:《洛杉矶:有些未来我不想去》
144 关于批评,以及视角
152 什么样的人才是好人
157 “华人”的意味
第三部分:登山的人,不问峰顶在哪儿
165 可悲的自我关注
171 我不重要
177 附:《保罗·哈丁谈小说美学:每接近“精确”,就离“美”更近一步》
194 重读《包法利夫人》
202 29岁,村上刚刚开始写作
207 当别人说“你不能写”
214 附:《李翊云:写作的两种野心》
229 那个画《地狱变》的人,是我
235 登山的人,不问峰顶在哪儿
244 昨日的世界
250 真理与创造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