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赖以生存的故事》简介:

我是谁?我如何融入我周围的世界?

本书发人深省,富有创新意义,它揭示了人们通过创造个人神话,来发现自己生活与生命的真实和意义。传统观点认为人格由诸多固化的、不变的特征构成,或是认为人格会遵循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可预期的阶段发展,而作者挑战了这些传统观念,并令人信服地指出我们是自己叙述的故事。书中引用了大量科学研究,并同时保持了可读性、吸引力和平易感,探索了如何理解和修正我们的个人故事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开辟新的可能性。

《我们赖以生存的故事》摘录:

想象一下,在很久以前,一天的生活结束了。日光逐渐消退,夜晚即将来临,那会是一个充满了睡眠和看不见的危险的黑暗世界。我们的祖先结束狩猎,回到家中,在整天地搜集食物、喂养孩子、保护部落之后得以休息。祖先们围坐一团,清点一天的收获。他们诉说着自己的经历,借此来互相逗乐,有时也为了保持清醒。小说家爱德华·福斯特(E. M. Forster)曾推测道: 从史前人类的头骨中,你就能判断出他们会听故事了。这些听众是一群围着篝火、哈欠连天的原始人。这些人被猛犸象或犀牛折腾得筋疲力尽,只有故事里的悬疑才能使他们不致入睡: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呢? 在一天结束时讲述的故事是对历史的共享。故事中的时间和事件把人们联系起来,分成了演员、讲述者和观众。借由故事的讲述,人们挖掘出更多生活中未展开的情节,这一过程胜过了人们在实际活动中获得的体验。故事不仅仅是一则“编年史”,或是像秘书写下的会议纪要,精确地记录下在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故事中事实部分更少,而意义部分更重要。通过对过去主观地、添油加醋地叙述,人们重新构建了过去——历史是可以被重制的。人们判断历史正确与否,不是仅仅参照了一段历史是不是如实反映现实。相反,我们是通过“是否可信”与“是不是前后因果串联有条理”等叙事方面的标准来评判历史。生活中蕴含着叙事性的真相,且它与逻辑、科学和实证论证无关。我们只在意它是不是“一个好故事”。

《我们赖以生存的故事》目录:

目录
译者序
作者序
前言 生命与神话
第一部分
将生命变作故事
第1 章 故事的意义 / 2
什么是故事 / 8
热爱叙事的心智 / 11
治愈的故事 / 15
神话与故事 / 18
人们如何发展自己的个人神话 / 19
第2 章 叙事基调与意象 / 23
依恋关系 / 24
自体 / 28
叙事基调 / 30
神话的形式 / 34
意象与神话 / 37
意象来自哪里:儿童的假扮世界 / 39
意象的来源:文化的作用 / 45
第3 章 主题与意识形态背景 /52
童年动机主题的出现 / 52
我们想要什么 / 54
动机与主题:童年后期 / 58
我不知道我是谁了:步入青春期 / 60
意识形态背景 / 65
什么是善的?什么是真的 / 71
第4 章 成为制造神话者 /75
成年生活的轮廓 / 79
自我的历史 / 86
优秀的神话 / 93
第二部分
故事角色
第5 章 角色与意象原型 /98
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分裂 / 99
打造主要角色 / 103
意象原型的性质 / 106
第6 章 主体性与共融性角色 /114
主体性角色 / 115
共融性角色 / 129
第三部分
成年时期的神话性挑战
第7 章 身份认同、痼疾与信念 /144
痼疾和瓶颈 / 145
老鸨的事工 / 153
信仰与宗教的意识形态 / 159
寻找意义的雅皮士 / 167
第8 章 在中年,将一切整合起来 /174
中年生活 / 176
整合性意象原型:权力与爱 / 182
一位女性的故事:卡伦·霍妮的演变 / 190
第9 章 生成新的开始 /202
为了不朽 / 203
一代人的礼物 / 206
我可以创造些什么来实现我的价值观 / 220
第10 章 探索你的个人神话 /231
识别个人神话 / 233
实践个人神话 / 244
改变个人神话 / 249
后记 超越故事 /255
附录1 主体性与共融性 /258
附录2 核心情节 /268
注释1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