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悟与僧诤》简介:

禅悟与僧诤:17世纪中国禅宗的重构》是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吴疆教授关于明代禅宗发展研究的一部学术专著,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聚焦于17世纪中国佛教的背景,如几个晚明时期佛教团体的发展、文人对禅宗的影响,以及临济宗、曹洞宗的主要禅宗祖师及17世纪禅宗谱系的传播。第二部分聚焦于禅悟的宗旨,尤其是密圆悟与汉月法藏之间的争论,其中还谈到雍正皇帝在这场争议中的角色。第三部分着眼于对法脉争议的探讨,尤其是“两道悟”——天皇道悟与天王道悟之争,此争论从晚明持续至清,其影响甚至达于日本。第四部分则对禅宗的兴衰及佛教复兴的模式进行了分析。

上述所有的论述都显露出禅宗的复兴在17世纪留下了痕迹。但不知为何,这些痕迹都在后来的佛教史中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本书的目的,即在于重述与重构此一重新发明的传统,展现其中的丰富张力、交涉与矛盾。

本书是研究明代佛教发展的一部重要作品,融佛教史、文化史、政治史、制度史、文献学于一身,角度新颖,分析严密,是这一领域的一部佳作。

《禅悟与僧诤》摘录:

既是禅师也是律师的汉月法藏暗示,戒台的关闭是由于皇帝认为这些奢华的佛教仪式花费太高。按照他的说法,戒台的关闭还与一些太监介绍妓女前往戒台,为反倭寇战争所招募的僧兵提供性服务有关。

《禅悟与僧诤》目录:

目录
凡例
年表
缩写
导言
17世纪禅宗的复兴
僧诤与禅宗
禅宗的演变
禅宗传法世系的重构
本书章节与史料来源
第一部分17世纪中国佛教的背景
第一章 对晚明佛教的重新审视
第一节 从边缘到中心
第二节 边界模糊的禅宗社群
结语
第二章 文人士大夫与禅宗
第一节 王阳明与禅宗
第二节 士大夫的文字境界
第三节 文人对于禅僧的影响
第四节 浙东禅宗社群的出现
结语
第三章 禅宗的崛起
第一节 临济宗的复兴
第二节 曹洞宗的复兴
第三节 禅宗的进一步传播
第四节 17世纪中国社会中的禅宗
结语
第二部分 禅悟的宗旨
第四章 觉悟者之间的冲突
第一节 汉月法藏对如来禅与祖师禅的区分
第二节 汉月法藏与密云圆悟的相遇
第三节 你来我往的书信论战
第四节 密云与汉月两系之间的对立
结语
第五章 理解的分歧
第一节 禅悟主观体验的客观化
第二节 圆相的秘密:汉月法藏的密教修行
第三节 论诤中的机缘问答
结语
第六章 雍正帝与王朝干预
第一节 雍正帝的禅悟之路
第二节 宫廷中的参禅法会
第三节 雍正帝的佛学著述
第四节 雍正帝的辩论文本:对汉月法藏的批判
结语
第三部分 传法世系的问题
第七章 晚明“两道悟”之争
第一节 “两道悟”之谜
第二节 主要证据概要
第三节 考证在争论中的使用
第四节 儒士的角色
第五节 文人关于“两道悟”的最初发现
第六节 关于木陈道《禅灯世谱》的论战
结语
第八章 清初费隐通容《五灯严统》的诉讼
第一节 《五灯严统》的出版
第二节 诉讼和回应
第三节 地方政府的调停
结语
第九章 余音回响
第一节 重建可疑的天王寺
第二节 曹洞宗僧人对于“两道悟说”的不断证伪
第三节 关于《五灯全书》的辩论
第四节 文人的参战
第五节 “两道悟”之争在日本
结语
第四部分 批判性分析
第十章 有关禅宗兴衰的解释
第一节 文字理想和禅林现实
第二节 禅宗文字社群的形成:僧人和文人
第三节 划界:僧人和帝王
第四节 传法的制度寓意
结语
第十一章历史上佛教复兴的模式
第一节 17世纪中国禅宗的遗产
第二节 禅宗在中国佛教中的地位
第三节 佛教复兴的意义再探
第四节 对一种模式的追寻
结语
全书结语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参考文献
译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