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大纲》简介:

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本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书。近年颇多学者承认,此书的出版,是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

《中国哲学史大纲》摘录: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敦敢?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这四段都是很激烈的议论。读者试把《伐檀》、《硕鼠》两篇诗记在心里,便知老子所说“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和“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的话,乃是当时社会的实在情形。更回想《苕之华》诗“知我如此,不如无生”的话,便知老子所说“民不畏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的话,也是当时的实在情形。人谁不求生?到了“知我如此不如无生”的时候,束手安分也是死,造反作乱也是死,自然轻死,自然不畏死了。

《中国哲学史大纲》目录:

《中国哲学史大纲》导读 耿云志 王法周
序 蔡元培
再版自序
第一篇导言
第二篇中国哲学发生的时代(共两章)
第一章中国哲学结胎的时代
第二章那时代的思潮(诗人时代)
第三篇老子
第四篇孔子(共五章)
第一章孔子略传
第二章孔子的时代
第一章易
第四章正名主义
第五章一以贯之
第五篇孔门弟子
第六篇墨子(共四章)
第一章墨子略传
第二章墨子的哲学方法
第三章三表法
第四章墨子的宗教
第七篇杨朱
第八篇别墨(共六章)
第一章墨辩与别墨
第二章墨辩论知识
第三章论辩
第四章惠施
第五章公孙龙及其他辩者
第六章墨学结论
第九篇庄子(共两章)
第一章庄子时代的生物进化论
第二章庄子的名学与人生哲学
第十篇荀子以前的儒家(共两章)
第一章大学与中庸
第二章孟子
第十一篇荀子(共三章)
第一章荀子
第二章天与性
第三章心理学与名学
第十二篇古代哲学的终局(共三章)
第一章西历前三世纪之思潮
第二章所谓法家
第三章古代哲学之中绝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