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2403》共包含七篇文章。

《幸福的积分》的作者王健飞曾在《读库》发表过三篇文章,探讨过一个共同的话题:我的工作和为此付出的人生是否真的有意义。本次带来的主题是,在一个不断加速的世界中,如何在个体层面找到一个可执行的、幸福的、不被内卷的人生框架。他从幸福的定义入手,用通俗的例子结合生活场景来解读现代城市生活,可能会让很多“打工人”找到共鸣。

夏鼐被誉为中国考古学之师,大约一百年前,他在国内和西方高等学府接受顶级教育,拥有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精深学问,执掌中国考古学至少二十年。可以说,夏鼐以学霸之能力、嗜书之本色、求真之态度、君子之品性,完成了时代交给他的使命。郭静超采访夏鼐的学生、同事及家人,撰写了这篇《夏鼐:塑造中国考古学》,总结他的考古人生。

2015年,赵斐通过河南省考成为一名监狱警察,同时也开始了他的高墙观察,并思考自己与犯人的关系。《狱中人》里记录了三个服刑人员的故事,包括影响他成为一名什么样警察的阿旺,悄悄纠正人生的错误的“渣男”梦龙,以及让很多狱警印象深刻、会写些东西的阿喜。狱警和服刑人员,这对“原本在制度上设计为对立的群体,并非‘井水不犯河水’‘水火不容’,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024年3月,电影《沙丘2》上映,引发观众热议。其实《沙丘》的原著小说掺杂了很多深层的西方历史、哲学、宗教甚至科学要素,没有好的解读,很难看明白。小西的这篇《看懂〈沙丘〉》从《沙丘》小说原始背景设定的来源讲起,除了对故事主线和主要人物关系做梳理,还挖掘其背后的生态学构思,让读者透过初看时“软科幻”的印象深入了解内里的硬核逻辑。

德国哲学家本雅明在论述摄影术时,曾把凝结在作品中的艺术家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称为“光晕”。艺术家的“光晕”能够照射到的地方,人工智能无法染指,但在“光晕”消失之处可能已是人工智能的天下。董舒在《仿像的光晕》里展现不同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在现代电影产业各个工种里发挥的效用,一次又一次的技术迭代也让人类认清,真正会被时代淘汰的,永远是模仿者而不是创造者。

克韩老师曾在《那些最奇怪的大脑》(刊于《读库2003》)里用丰富的案例串联起大脑奇妙而复杂的各种机关、功能和运行机制,《“觉醒”是非常罕见的》则以特朗普参选的策略技巧为例,再次聚焦大脑的运作,人类为何更容易被视觉图像、情绪、重复、简洁、充满活力的身姿等要素说服,而不是细节和事实。可悲的是,在信息过载时代,“真理越辩越明”可能不一定成立了。

据载,自十六世纪始,就有西班牙银元经由菲律宾等地流入中国,被称为“本洋”;十九世纪初,又有墨西哥银元流入,被称为“鹰洋”,很快取代本洋,成为中国境内流通量最大的外国银元,以至于清廷不得不开始考虑生产自己的机制币。杨津涛的《“袁大头”诞生记》详细回顾了清末民初历届政府实施币制改革,铸造制钱的进程和细节。

admin3473

Share
Published by
admin3473

Recent Posts

树的故事

一本以科学事实讲述树木故事的植…

1小时 ago

克拉克森的农场 2

豆瓣10万+人打出9.6高分,…

1小时 ago

张朝阳的物理课 第三卷

“张朝阳的物理课”作为火爆全网…

1小时 ago

好吃的经济学

★编辑推荐胡萝卜原本是白色的,…

1小时 ago

觉醒胖东来

编辑推荐1981年,美国得克萨…

1小时 ago

文学与电影十讲

🌟10堂电影院里的文学课,李欧…

1小时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