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伏瓦传》简介:
西蒙娜·德·波伏瓦不仅是女权主义的先驱,她的哲学思想对后世具有更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们多年来对她的解读越来越独立于萨特。哲学家和波伏瓦作品鉴赏家凯瑟琳·纽马克甚至声称,法国著名的存在主义三巨头萨特、加缪、波伏瓦之中,只有波伏瓦得以留传。近年来,波伏瓦受到的关注似乎证实了这个观点。纽马克认为,当前波伏瓦受到的关注源于其提出的“存在主义伦理”,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许多问题提供了答案,或者至少给出了一种导向。
“夫人,您是存在主义者吗?”1943年,作家让·格勒尼埃在花神咖啡馆向西蒙娜·德·波伏瓦提出的这个问题,让她陷入了窘境。因为她并不了解存在主义一词的含义,只知道某些哲学家的学说被称为存在主义,而且让-保罗·萨特深受这些哲学家影响。彼时,萨特的名作尚未问世,在他的作品创作之路上,西蒙娜时而时而表示肯许,时而建言献策,两人有时还会为了某些问题争论不下。存在主义只是一个词汇。更重要的是,这一新的哲学方向表达了她一直以来的人生态度,仿佛她的整个人生历程都在为存在主义做准备。通过这种哲学阐释,她明白了自己的内驱力从何而来,她何以变成如今的自己。存在基于出生,或者用存在主义的术语来说,存在基于被抛,每个孩子出生时即被抛入自身无法投射且充满期待和预设的世界;与此同时,人的天性渴望探索世界,形成自我需求和欲望,被抛入的世界与天性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在出生的前几年就可以感受到,之后的人生可能就是一场个人身份认同的斗争。终其一生,波伏娃都在进行着这样一种斗争,她的家庭,她对自己的性别认同,她和萨特的友谊和恋情,无不体现着这种斗争,而也正是这样的斗争,支撑了她对人类思想史无与伦比的贡献。
本书即是波伏瓦的一生传记,由知名传记作家阿洛伊斯·普林茨撰写。本书切入点独到,从讲述波伏瓦儿时的故事开始,旁征博引了许多教育家、哲学家、艺术家的观点,不单只是描述波伏瓦的人生,也深刻分析了造就她的原因。书中叙述了波伏瓦与亲人、好友的互动相处,描述了她思想的发展历程。作者没有隐瞒波伏瓦生活中的负面问题,但避免用偷窥的视角或指责的口吻加以描述。在21世纪这个巨变的十字路口、女权主义和女性话题流行的今天,波伏瓦的人生经历和她的理念更值得我们认真细细品读。
★本书是法国最著名的女性之一——作家、哲学家、女权主义创始人波伏瓦的权威传记。
★在女权主义和女性话题流行的今天,波伏瓦的人生经历和她的理念,颇能得到当代人(尤其是女性)的共鸣。
★本书作者是知名传记作家,创作切入点独到,本书从讲述波伏瓦儿时的故事开始,旁征博引了许多教育家、哲学家、艺术家的观点,不单只是描述波伏瓦的人生,也深刻分析了造就她的原因。
★全书包含大量波伏瓦的珍贵照片,收藏价值极高。
★知名设计师潘振宇倾力打造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精装封面。全封面散落烫金设计,彰显绝佳气质。
正是对这位法国女权主义偶像的思想和情感世界的深刻见解,使阿洛伊斯·普林茨的传记如此值得一读。
——spektrum.de网站书评人,安东·本茨
一本有见地、经过仔细研究的传记,推荐阅读。
——biblio.at网站书评人,尤塔·克里斯托弗
阿洛伊斯·普林茨专门写回忆录;他的文字敏感而尊重,避免陈词滥调,追求真理。
——亚马逊读者,Emma
以一种有趣而阿洛伊斯·普林茨以一种有趣又充满干货的方式将波伏瓦介绍给读者,为我们重新发现波伏瓦提供了宝贵的帮助。
——亚马逊读者
《波伏瓦传》摘录:
爱丽丝·米勒(Aice Miler)在其关于童年早期重要性的著作中,谈到了悬在每个孩子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孩子不敢说不,因为他们担心任何拒绝都会让母亲排斥自己,失去安全感和爱。为了规避不愉快的体验、适应环境,天才儿童会抑制自己敏锐的观察力。但是,当孩子脱离父母的思想世界时,他并不愿独自一人,于是开始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以及榜样。童年中对于谎言的憎恨以及真实的缺失让他在榜样身上探寻真诚与坦率。米勒认为,这种真实可以说是“无法实现的最高理想”。
《波伏瓦传》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被抛
第二章 空缺与裂痕
第三章 榜样
第四章 叛逆者
第五章 自由
第六章 他人
第七章 疯狂的爱
第八章 在寒光中
第九章 蚂蚁或人
第十章 谁是我的同伴
第十一章 欢庆与憎恶
第十二章 爱情的各种面貌
第十三章 系统缺陷?或红葡萄酒和可口可乐
第十四章 黑色边界
第十五章 捍卫幸福
第十六章 生活继续
第十七章 铺天盖地的“西蒙娜万岁!”和宣传图
第十八章 头脑中的骨头
第十九章 虚假的承诺?
后记
参考文献
波伏瓦相关作品
致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