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与新生》简介:
【编辑推荐】
龙眼看象:由中国人的视角,观察印度与世界。
破除网络传言,了解真实的印度。
印度人为什么喜欢自拍?印度人也吃外卖?印度人结婚要买房吗?中国对于印度意味着什么?印度人为什么“慢吞吞”?印度是否在国际上拥有竞争力 ?印度能否成为有影响力的大国?本书带你全方位剖析印度社会的方方面面。
【推荐语】
张兴军以记者特有的敏锐和细腻,记录下了在印度工作的点点滴滴,呈现了一个真实、饱满而有趣的印度。对大时代洪流下的个人生活的记录,更是令人动容。
——林民旺,印度问题专家,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
对于一个庞大丰富多元的国度,一个优秀记者的眼睛,恰如一支多棱镜,不仅能呈现出万千人群事物的斑斓多彩,更能切割出其内在层层叠叠的角度与线条,让我们如探险寻矿一般走进那个既陌生又熟悉,既有惊奇又有会心一笑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印度,就是这样在作者汪洋洒脱而又深邃细腻的文字中折叠出她令人兴奋又令人深思的万千模样。
——张严平,新华社高级记者,曾荣获第十届长江韬奋奖、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中印是近邻,却互为“最熟悉的陌生人”。因为不了解,便多了很多似是而非的想象和为我所用的误解。作为记者,在关注中印关系宏大叙事之余,本书作者把目光投向印度的普通大众,有外卖小哥,也有公司白领,用生动而朴实的文笔,在一个广阔的维度,向读者讲述印度的种姓制度、乡村生活、中国人熟悉的仿制药等诸多方面,向读者呈现了一个丰富、鲜活、立体的印度,有助于我们撕去标签,认识一个用细节构成的近邻。
——刘万永,前媒体人,原《中国青年报》深度调查部主任,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
印度的形象很多元,有人爱她,有人恨她,有人赞誉她,有人诋毁她。只有亲证才能真正地了解,只有实践才能培育真知。本书是一次认知折叠,把我们带到“陌生的邻居”那儿去看看,不论好的、坏的,都真实呈现,也让遥远的我们有机会去探索,真正的印度究竟是什么样。
——何赟,毕业于北京大学南亚学系,中印经典互译计划译者、专栏作家
【内容简介】
记者张兴军行走于中印两国之间,目睹真实的印度与国内流传的印度之间的巨大差距。在印期间,他经历了印度的大选,新冠疫情的暴发,中国企业在印度的蓬勃发展;造访了印度社会的各个阶层:从路边小贩、出租车司机、工厂老板,到教师、学者、电影明星,还通过在印华人的视角,提供了一个中国人眼中真实的印度,见证了古老的大国在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下的断裂与新生。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个邻国与自己的国家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庞大的人口数量,可观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从中国人眼中看印度,就好似看一面镜子。但是,大多数国人对印度的了解,往往局限于一些支离破碎的信息和来自他人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愈加强大,中国人需要走向世界,并从自己的角度直接观察世界,而不再通过他者的转述。
作者对于印度的观察,正是基于以上两点,不但要呈现出一个真实的印度,还要“用自己的眼光,认识他人,认识世界”。“某种程度上,这不仅关乎我们如何看待印度,也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如何看待世界并与之相处的折射。”
《断裂与新生》目录:
目 录
自序/001
引子洞朗对峙事件后的出发/005
第一部 印度日常面面观
日常印度之初印象///015
从“达巴瓦拉”到外卖小哥/023
中产桑尼的孟买“安居梦”/029
谈场自由恋爱有多难/038
一顿印式“年夜饭”/046
海德拉巴的怒火/057
“战谣”从娃娃抓起/066目 录
第二部 次大陆上的中国痕迹
小学生的“印度书签之问”/079
在佛故乡遇见佛弟子/091
“巨人不再跛行”/099
在孟买感受“中国乡愁”/107
来自“未来”的一拨人/117
第三部 “电影王国”的两面
与阿米尔 · 汗面对面/131
从《大篷车》到《调音师》/142
宝莱坞并非只有歌舞/149
当红影视小生之死背后/156
第四部 步履蹒跚的大国梦
马克思的预言因何落空/167
绝望的土豆/175
印度“药神”那些事儿/185
捷特的眼泪在飞/192
在印度遭遇“办证难”/200
MBA缘何争当清洁工/209
在孟买体验无现金消费/218
“一步之遥”的失败与雄心/226
“愤怒象群中的一只蚂蚁”/235
第五部 “网红”总理和他的国度
直击印度大选投票日/249
“网红”总理是怎样炼成的/259
以罗摩之名/270
尾声
新冠风暴来临时/284
瘟疫照亮被遮蔽之物/294
“孟买孤岛”的日与夜/304
穿越“虫洞”/318
出版后记/344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