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导读》简介:

 法国天才哲学家科耶夫精辟解读哲学大师黑格尔

 轰动20世纪的哲学经典,逻辑严密,语言精妙,常读常新

 绝版重印,精编精校

————————————————

这是对《精神现象学》的天才解释:不知有多少次,克诺和我从小课堂里出来时透不过气来,是的,透不过气,说不出话……科耶夫的课程将我折断、压碎、杀死了不知多少次。——巴塔耶《内在体验》

科耶夫首先是一个哲人——这至少意味着他最感兴趣的是真理,整全性的真理。他对厘清世界的激情远胜于他改变世界的激情……由于科耶夫是一个严肃的人,他从不追求独特,他的独特性在于他力图在过去的明哲思想中寻找真理。——艾伦•布鲁姆

——————————————

《黑格尔导读》是亚历山大•科耶夫1933年到1939年间在巴黎高等研究实践学院讲解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课程,它并不是纯粹的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导读。在这部由他的学生的笔记整理而成的著作中,科耶夫融入了他自己的存在主义思想。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部独立的哲学著作。

为什么说科耶夫的黑格尔解读在20世纪的作品里可以为那么多人称颂?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揭示了黑格尔思想的当代意义,并且明确告诉人们,我们正在按照黑格尔的理念,走向历史的终结。

《黑格尔导读》摘录:

什么是意识形态?它不是一种客观真理(Warheit),也不是一种错误,而是能通过斗争和劳动成为真实的某种东西,因为斗争和劳动能使世界与理想一致。斗争和劳动的考验能使一种意识形态成为真实的或虚假的,人们注意到,在革命过程结束时,已经实现的东西不是作为出发点的纯粹意识形态,而是不同于意识形态和作为这种意识形态的真理(“被揭示的现实”)的某种东西。

《黑格尔导读》目录:

编者按
代 序
I. 1933—1934学年课程
II. 1934—1935学年课程
III. 1935—1936学年课程
IV. 1936—1937学年课程
V. 1937—1938学年课程
VI.1938—1939学年课程
附录
I. 黑格尔关于实在的辩证法和现象学方法
II. 黑格尔哲学中的死亡概念
III. 《精神现象学》的结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