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2305》简介:

读库2305》包含了七篇文章。

人工智能忧喜录》和《不存在的存在》事关人工智能。1956年,一帮计算机专家在美国达特茅斯召开会议,研究怎么让计算机更聪明一点,并提出了“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个词,此后对AI的研究方向和方法几经变动,终于在九十年代有所突破,特别是二十世纪第二个十年,OpenAI引入转换器之后,GPT的出现让人们相信AI具备了人类的本事:观察世界、总结规律和获取新知识。那现在能不能说人工智能奇点已经来临?朱石生老师有自己的答案,而朱朝晖则认为,奇点已经到来。也是在1956年,摄影师罗伯特·弗兰克横贯美国,拍摄沿途所遇的场景,两年后,出版了仅有八十三幅照片的纪实摄影集《美国人》。2023年,朱朝晖利用ChatGPT和Midjourney,延续并进化《美国人》的主题,创作了一部AI摄影集《新美国人》。

2006年柳名扬考上了哈工大的土木工程专业,正赶上新世纪房地产行业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一入学就听说了所谓的“一注”,即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但没有太留意,直到2012年研究生毕业工作后,开始了漫漫十一年考证之路。2012年到2019年,他一共参加六次勘察设计注册工程考试,获得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和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职业资格证书,近两年又通过七项上岗证考试,考证已与他的生活密不可分。《考证》里,作者以行业从业者和考试亲历者的角度,回顾过去十来年宏观经济波动与建筑行业发展的关系,也描绘了自己的职业路径。

《读库2104》曾刊登山山写的《母亲的病》,《我和父亲在工地》写的是十年前山山放寒假,和父亲一起去工地打工的故事。他说这是他第一次真正了解了自己父亲和那一辈人的生活。他们奔波在不同的工地,不喜欢自己的工作,除却工作环境和物质回馈的贫乏以外,他们也找不到任何成就感、骄傲,以及希望。

《花经》是一部讲述花木栽培种植的经典著作,也是一部园艺百科全书,由上海黄园主人黄岳渊黄德邻父子花费数十年心血写就,1949年正式出版,首印一千册。《“甘为花木保姆”》是新版《花经》一书责编姜淮所写黄家的故事,得到黄家第三代中的黄成彦老先生大力支持,挖掘打捞多种史料,既是一部作品的重生记,又可看作一个家族的变迁史。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半期的中国,生活着一位全国人民喜爱的女性李双双,她的故事始于某个村庄里的一次小小风波,不久便走向银幕和舞台,在全国掀起了一阵“李双双热”的浪潮。《好多个李双双》由日本连环画研究者稻次美穗所写,带读者从多个角度赏析连环画版“李双双”的形象。

1896年3月28日,七十三岁的“钦差头等出使大臣”李鸿章乘坐法国轮船从上海启程,出访俄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美国和加拿大。10月3日,李鸿章乘船抵达天津,这次历时一百九十天、行程九万里的欧美之行宣告结束。梁宵杰参照《西洋镜:海外史料看李鸿章》等资料,在《李鸿章的环球航行》中整理当时西方报刊关于李鸿章的新闻报道和访谈,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回顾整个出访历程,让一个复杂人物在读者眼前呈现出“另一面”。

《读库2305》摘录:

像我这样不断考证的人,在建筑行业里屡见不鲜,我知道持证最多的一个人,有九个建筑行业的证书。我去考注册岩土时,同考场有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老伴陪着他来考试。我刚毕业时一同入职的同事,从公司离职后每年都在准备考注册结构,一直到六年后才通过。我身边的所有人,只要在这个行业里,就都放不下考证,年年备考的大有人在,一定得考过才能让自己心安。对我们来说,考证已不仅仅是升职加薪的敲门砖,它更像建筑行业从业者的一个魔咒、一场试炼,每个人都只有在通过之后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 我曾经想过,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证。考证在最开始确实对工作、对升职加薪有帮助,但超过两个证书之后,再考已经没有意义,成本不断增加,收益却显著减少。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继续加入考证大军,一个接着一个证书考,也不管证书对于自己有没有用。我认为本质上这是一种懒惰,是路径依赖,想不到其他的“人生路径”,就只能不断重复过去的“成功路径”,只顾埋头苦干,不愿抬头看路,越努力越忙碌越不幸。 考证不是经久不衰的“成功模式”,执著于考证,只是在逃避人生中真正重要的问题,并不会给人生带来解脱。我想我可以算是已经解脱,但不是真的解脱,是否永远不再有考试,我不知道。

《读库2305》目录:

1-83 人工智能忧喜录 ……………… 朱石生
84-170 不存在的存在 ……………… 朱朝晖
171-212 考证 ……………… 柳名扬
213-254 我和父亲在工地 ……………… 山山
255-286 “甘为花木保姆”……………… 姜淮
287-314 好多个李双双 ……………… 稻次美穗
315-342 李鸿章的环球航行 ……………… 梁宵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