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政治学》简介:

政治学的知识统摄性和社会科学学科基础性,决定了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形成必将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根基,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书先是简单梳理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之“多变”及其缘由;然后阐述了冷战时期论证西式民主政体合法性的西方政治学如何变成了“改变”他国的政治学,并制造了旨在“转型”的范式;接着研讨了百年来“求变”的中国政治学的得与失;最后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取向,即建制性的国家治理研究是中国政治学的主流。

中国的成就必须得到正面的解释,不能解释中国成就的理论不能算是好的社会科学理论。理论必须直面基于中国历史文化和经验所取得的成就,这些成就必须上升为概念、理论乃至范式,由此,社会科学需要一场范式革命,历史政治学应运而生。

《历史政治学》摘录:

至此,我们肯定需要重新认识韦伯了。作为学者的韦伯,其贡献在某些领域是无与伦比的,比如他的理想类型、官僚制、合法性、统治类型等概念,乃至其倡导的但自己很少尊崇的学术研究的“价值祛除”。作为政治家的韦伯,其人生是失败的,而且是从失败走向失败。其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所推动的帝国主义运动把德国推向深渊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失败后,韦伯又成为一个幼稚的自由立宪派,不顾条件地推动魏玛共和国,其对代议制民主的认识能力远远不及卡尔·施密特,结果他和幼稚的自由立宪派一道再次把德国推向万劫不复之深渊。韦伯是政治的弃儿! 在对人类历史命运的把握上,韦伯远不及其前辈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是基于“现在”而看待未来,相信社会主义民主的未来;韦伯则是基于“过去”而看现在,比如韦伯处于大众民主运动高潮的时代,但韦伯基本上对民主持拒绝态度而相信官僚制的作用。在对“现时代”的判断上,其实“民族自决权”起源于德国比如费希特的思想,在世纪之交已经非常流行,无论是列宁还是美国总统威尔逊无不主张民族平等和民族解放,但韦伯追求的是对其他民族的支配权和本民族更大的“行动自由空间”一把这种思想与后来的法西斯主义联系起来一点也不牵强。干万别用时代的局限性为之开脱,因为与他同时代的很多思想家都比他爱好和平与平等。政治上屡次失败的韦伯,其实也是时代的弃儿。

《历史政治学》目录:

绪论 巨变时代的政治学研究议程
一、社会科学的一般状况:需要一场范式革命
二、比较政治学的新议程:从制度比较到治理能力比较
三、国际问题研究的新议程:从国际关系学到世界政治学
四、比较政治学和世界政治学的研究路径:历史政治学
五、结语
第一章 政治学研究范式的转型:从“求变”到“求治”——政治学学科史的视角
一、中西政治思想史:“恒常”与“多变”
二、兼具“建制派”与“革命派”二重性的西方政治学:从论述自己的政体合理性到改变他国的政体合法性
三、“世界时间”中的中国政治学:百年之变的得与失
四、找回“致治”传统:以国家治理研究为核心的中国政治学
五、余论:研究真实的“社会”,建构可用的治理理论
第二章 什么是历史政治学
一、政治学范式的困境
二、政治学的传统:以各自历史传统为方法
三、历史与政治社会理论
四、历史本体论:历史政治学的关键词
五、认识论维度上的历史政治学
六、历史政治学的方法论
七、作为政治学知识增长点的历史政治学
八、历史政治学的几个问题
九、结语
第三章 历史政治学的知识主体性及其功能
一、历史研究的知识主体性:不同的历史与不同的知识
二、历史政治学与政治学的知识来源问题
三、历史政治学与避免历史研究碎片化问题
四、历史政治学之“求善治”与研究善治的方法论
五、历史政治学与历史观
第四章 历史政治学的理论辨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一、韦伯历史叙事的真相:“西方的兴起”
二、“回到事情本身”的历史政治学:欧洲史全球史宗教史下的资本主义精神
三、韦伯为什么要“改写历史”:作为文化帝国主义者的韦伯
四、结语:重新认识韦伯,重新定位《新教伦理》
第五章 历史政治学与中国政治研究
一、历史政治学的路径
二、作为中华文明基体延续的当代中国政治
三、中国改革开放前后政治发展的连续性与统一性
四、历史政治学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相互意义
第六章 历史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以现实主义为例
一、国内的现实主义理论研究简述
二、现实主义理论:“理论发明”的产物
三、找回现实主义理论的历史本体论:帝国主义
四、帝国主义:现实主义的另一面镜像
五、帝国主义的“国家性”问题
六、结构现实主义的“强理论”建构:一项失败的理论工程
七、历史政治学的几点理论发现
第七章 历史政治学与世界政治研究
一、世界政治学的学科内涵
二、世界政治的研究单元:政治思潮
三、世界政治的研究路径:历史政治学
四、结语
第八章 以中国为方法的政治学
一、在文明互鉴中成长的政治学:建构民主话语体系
二、扎根于中国大地的政治学:回答“中国性”命题
三、“以中国为方法”的政治学:历史政治学
四、结语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