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晋胡汉佛教论稿》简介:

汉晋胡汉佛教论稿》由叶德荣著,由于我们采用了民族关系史的视角,故在传统的佛教经典本位叙述中被遮蔽的问题,遂凸显了出来,如佛教与汉晋时期中原国家与西域诸国之间朝贡秩序的关系,西域佛教传播汉地社会过程中的跨种族传播途径或机制,以及由此而来的汉传佛教史的分期、形态和性质等等。《汉晋胡汉佛教论稿》的内容,大体上是围绕上述诸问题展开的。全书共分3编12章,由12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专题统合而成。

《汉晋胡汉佛教论稿》目录:

前言
第一编 论汉传佛教史分期
1“致远人”与老子化胡神话
1.1 中原国家“致远人”和老子化胡神话形成
1.2 汉晋时期“胡风”影响下黄老信仰中的佛教元素
1.3 西晋时期名士社会对佛教的包容
1.4 东晋时期汉族僧团形成和老子化胡神话消解
2汉人佛教与汉明帝梦佛神话
2.1 西域梦佛神话之东传
2.2 汉明帝梦佛神话之流传
2.3 作为汉人佛教史叙述起点之汉明帝梦佛神话
3从中原国家僧籍制度论胡人佛教与汉人佛教之界限
3.1 问题的提出
3.2 出家与“避役”
3.3 从“依师(国)为姓”到“以释命氏”
第二编 胡人佛教
4侍子制度、蛮夷邸与佛寺
4.1 主客曹、大鸿胪及蛮夷邸
4.2 侍子制度和侍子生活方式
4.3 佛寺:蛮夷邸佛教化的表现形式
4.4 关于洛阳白马寺
5都邑的“市”、胡人聚落与佛教——以东汉、魏、西晋时期都城洛阳为实例
5.1 佛教初传中原地区时的观念环境
5.2 洛阳的“市”、胡人聚落和佛寺
5.3 洛阳佛教的基本境况
6汉晋时期汉地月氏国、康居国侨居人口之地理分布
6.1 敦煌
6.2 长安
6.3 洛阳
6.4 邺城
6.5 襄阳
6.6 益州
6.7 建业
7汉晋时期汉地“阿育王像”、“阿育王塔”遗迹之地理分布
7.1 汉晋间海道交通、奉佛胡人聚落及其遗物
7.2 汉晋时期胡人佛教遗物地理分布
第三编 汉人佛教
8魏、西晋时期汉族知识僧人与名士空间之关系——以都城洛阳及周边地区为中心
8.1 胡人佛教活动区域与名士活动区域之重叠
8.2 汉族知识僧人进入、融入名士空间
9东晋时期佛教在名士家庭空间之表现——以琅邪王氏家族为实例
9.1 南渡时期。北来僧人荫附于名士集团权力空间
9.2 名士家族奉佛和家族功德寺
9.3 僧人活动空间与名士家族空间之关系
10瑞像入国——从谶纬视角看汉地社会接受佛教之过程
10.1 从“致远人”到“梦佛入国”
10.2 佛教在谶纬环境中之情境
10.3 以“丈六”瑞像的兴造、传播为实例
11汉晋时期西北地区佛教之传播——以“羌胡”群体奉佛为线索
11.1 “羌胡”辨析
11.2 “羌胡”中的奉佛胡人和奉佛羌人
11.3 “错居混杂”和编户化:关于佛教跨种族传播的尝试性解释
11.4 论十六国时期匈奴刘氏、氐人苻氏未奉佛
12十六国时期华北地区佛教之扩散——以“羯胡”群体移动为线索
12.1 说“羯胡”
12.2 “羯胡”奉佛辨析
12.3 “羯胡”的地理分布
参考文献
后记
索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