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的佛教与社会》简介:

本书是台湾著名学者刘淑芬关于佛教与我国中古社会关系的论集,收入“社会· 经济·观念史丛书”。本书涉及中古社会民族、政治、民俗丧葬、养生等诸领域,以多种视角反映出当时佛教与中国社会互相渗透、影响的立体景观。其中有关北方少数民族与灭佛、宦官与佛寺兴建、斋戒与断屠、福田思想与社会公益事业。中国撰述经典与民间佛教、露尸葬、塔葬等对中国葬俗的影响、寺院茶汤丸药的普及等内容,尤其具体深入。本书观点新颖,涉及面广,旁征博引,有助于读者全面理解佛教与中国古代社会的关系,是一部颇具参考价值的学术专著。

《中古的佛教与社会》摘录:

《要行舍身经》的内容,主要是释迦牟尼佛述说在尸陀林舍身的人,可获正等菩提。甚至只要发心舍身,虽然尚未舍身,也已经有了功德:“是人已过二乘之行千百倍。”等同菩萨。至于舍身的对象,是要普及一切有情、水陆空行的生物。因此,舍身者应将其尸体分为两分,一分施予水中的鱼鳌虾蟹,一分施给路上的鸟兽虫蚁。由于施身者无法将分己身为二,而需借助他人之力,所以帮助其分身的人,也有功德,分身者的功德和舍身人功德是相同的。这种功德之大,大到可以消除先世所造的恶业;除了可以灭罪之外,弥勒菩萨也允诺将来在龙花初会时,令舍身者得度。从以上内容看来,舍身不仅可以消除先前的罪业,得无上菩提,又蒙未来佛弥勒的承诺可以得度,对人的确有很大的吸引了。

《中古的佛教与社会》目录:

清映岁华——代序
甲、佛教与政治
从民族史的角度看太武灭佛
一、前言
中古的宦官与佛教
乙、佛教与民俗
“年三月十”——中古后期的断屠与斋戒
从本愿寺石刻看唐代获鹿的地方社会
中国撰述经典与北朝佛教的传布——从北朝刻经造像碑谈起
慈悲喜舍——中古时期佛教徒的社会福利事业
丙、佛教与丧葬
林葬——中古佛教露尸葬研究之一
石室瘗窟——中古佛教露尸葬研究之二
唐代俗人的塔葬
中国历史上的舍利信仰
丁、寺院与养生
唐、宋世俗社会生活中的茶与汤药
唐、宋寺院中的茶与汤药
唐、宋寺院中的丸药、乳药和药酒
· · · · · ·